近年来,中国视频监控市场受到“平安城市”项目、奥运安防项目以及各地、各行业安防项目需求加速增长等因素的强劲刺激和拉动,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整体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什么是安防,什么是安防技术,好像是个非常明确的问题,其实不然,为什么装在工厂流水线上的电视系统是工业电视,而装在仓库、周界的电视就是安防监控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安防技术的特点。
视频监控特点
安防技术是一门应用技术,它是把其它学科的技术拿来,实现自己安全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安防技术的范围很广,涉及的领域很多,只要能用来实现安全的技术都可能视为安防技术。早期的安防系统就是这样,把泊来、拿来的各种技术和设备去构成安防系统。大家知道,一个完整的安防系统应具有如下三个基本要素:
1.探测、能及时地发现防范区域内的各种异常现象。安防系统探测的对象主要是人,或人的行为。非法的行为我们称之谓入侵,所以安防系统的探测又称入侵探测。实现探测的设备为报警(探测)器,红外探测和微波探测是最常用的探测技术。早期探测器设计的很简单,比如被动红外探测器,与门控用和节水用的红外传感器没有什么差别,因此、误报警率很高。其它一些报警器也是如此,所以误报警率高成了困扰早期安防系统的一大难题。
2.环境监控、安防系统要能对探测的结果作出评价(判断其真伪),要能控制事件发生的过程,了解事件处置的结果,必须具备监控的手段。在早期安防系统中用声音来进行监控较多,成本也比较低廉。随着电视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图像监控成了主要的手段。由于图像信息量大、实时性好,并具有主动探测的能力,逐渐成了安防系统的核心技术,在安防系统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现如今,有安防必有视频监控已成了定式。
3.周界管理和出入控制、安防系统要有明确的防范区域,即周(边)界。通过各种物理的、技术(电子)的手段,组成一个封闭的周界,并通过与周界结合的出入口,对人、物的出入进行管理和控制。安防系统应保证合法出入防范区域的人和物的通畅,有效地发现和阻止非法的出入。显然,门禁是适合出入控制的常用设备。高强度的门配高安全的(防盗)锁是最古老的门禁设备,电子控制、采用特征识别技术的系统是现代门禁的典型方式,但两者的构成要素是相同的。
当安全表现为一种明显的社会需求,采用拿来主义,借鉴和应有相关的技术,很快地实现安全的基本要素,满足社会的安全需求是自然的事,是必然的过程。但是这种方式一定会陆续发现一些严重的问题和不足。就像上面提到的误报警率高的问题。于是、人们开始改造这些拿来的技术,形成安防技术的研究方向,开始出现安防特有的技术和产品。这就是安防技术发生、发展的轨迹。下面我们作个归纳和总结:
一项技术(产品)被用于安全的目的,由此产生了功能、结构以及系统运行管理上的特点,这些特点是由安全目标的特殊性、安防系统探测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它包括特殊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特定的体系结构(应用模式)以及特别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为适应这些特点所进行的研究成为安防技术研究的一个方向,一个个方向构成了安防技术的体系,产生了安防系统的专用的技术、产品。
视频监控未来趋势
基于对中国视频监控市场集成商、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最终用户各方面的深入研究,专家们认为未来市场将分别在深度和广度上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行业应用的需求拓展
由于不同行业自身应用环境和业务特点的显著差异性,某一行业的视频监控系统往往具有显著的排他和不可复制等特点。随着行业应用的加深,未来视频监控系统的成功部署需要对某一行业应用深入理解,在以往丰富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行业应用进行深挖,需要严谨而具有针对性的项目咨询以及大量的需求分析和测试。
模块化的灵活拓展
在广度上,随着用户对视频监控系统投入的加大、应用和依赖程度的加深,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所包括的摄像头控制、看现场以及回放等基本功能模块已不能满足当今行业应用的需求。由于视频数据保存时间的加长、监控范围的扩展,在第二阶段,智能搜索、电子地图以及内容分发等升级模块得到了快速的应用。未来针对特定的用户,诸如渠道管理、库存管理、自动报警、远程管理、报表提交以及统计分析等高级智能模块将得以应用,使得视频监控系统通过模块化的方式按需灵活拓展,并完成由单一的安全防范向用户决策层支持的重要过渡。
除了上述的发展趋势之外,未来中国视频监控市场的发展趋势还将具有进一步商业化和转向家庭化、民用化两个发展方向:从商业化模式下的客户角度来看,更加趋向于将视频监控系统建成集通信、运算及存储于一身的统一平台,而不是整体系统中重复建设的其中一个IT子系统。诸如视频会议、流媒体内容分发等功能均将被充分开发以使客户获得更高的ROI(投资回报率)。IDC认为,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甚至将成为未来UC(统一通信)基础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一个特殊的市场,家庭视频监控市场在以往通常被简略理解为楼宇监控。然而,家庭监控市场无论是在运营方式上,还是在具体的应用需求上,均不同于楼宇监控。目前,对于这一市场尚没有系统深入的客户行为分析和明确的资金投入,运营商在收费模式上仍然有待完善,个性化增值服务方面亦缺乏具有雄厚实力且专注于此的解决方案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