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规模技术双双走强 中国重装企业“春意盎然”

规模技术双双走强 中国重装企业“春意盎然”

发布时间:2010-04-06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技术 规模 重装

导  读:

  目前,我国工业经济正处于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国际经济形势也给我们带来困难、压力和挑战,装备工业作为传统工业的基础性产业,在国家战略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位置,也承担了艰巨的任务与责任。


  国务院调整振兴规划要求,到2010年要达到包括逐渐形成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等专业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等一系列重要目标。而目前我国装备工业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企业处于怎样的局面,有了什么样的进步和实力,以及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确实需要进行深入调研了解。


  因此,自2009年7月始,中国工业报对我国18家重大技术装备企业进行了主题为“做强做大国产重大技术装备”的深入调研,重点了解了这些企业的技术手段、研发投入、装备能力、产品水平,以及替代进口、装备重大建设项目业绩等情况,整理、分析、提炼出《做强做大国产重大技术装备调研报告》。本版自今日起分两期全文刊发调研报告内容,以飨读者。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在推动我国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也是世界各国着力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今年是国务院出台《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第四年,也是国务院出台一揽子(包括装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第二个年头。


  其间,中国装备工业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经历了重要的高速发展阶段,具有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竞争实力明显加强、技术装备和制造水平大幅提高等特点,在经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更加成熟的市场竞争意识,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在中国经济的大格局中形成了一股强劲的上升力量。


  调研方向与目的


  撷取重装领军企业深层剖析经营内核


  重大技术装备企业变化巨大而迅速,已完全不是人们过去印象中的传统老企业的景象,它们所表现出的特质与取得的进步令人备感振奋。


  确立三方面调研内容


  一直以来,在国产重大技术装备的采购与使用上,有着不同的声音与看法,甚至存在认识的误区和故意抹黑情况。大概有三个方面,一是大家过去形成的传统观念,认为国内企业只能生产傻大黑粗的落后产品,不可靠也不先进;二是来自用户部门(大型国企居多)的固有思维,对国产装备在可靠性先进性等方面仍存担忧,所以要买就买国外的,一旦出问题也不担责任;三是来自国际上的有意抹黑和干扰,认为我国政府近来要求重大政府投资项目优先采购国产设备的政策,违反WTO原则,是贸易保护行为。这类批评言论目前被外媒反复炒作,一遇风吹草动便铺天盖地而来,严重影响了中国政府在国际市场上开放进取的形象,也对中国制造重大技术装备质量信誉造成一定伤害。


  针对这类问题,我们将调研的内容设定在三个方面:一是重大技术装备企业目前的技术能力,二是这些企业的装备情况,三是它们承担的重点任务,并特别注意收集相关企业对目前宏观经济政策环境的意见建议,力求真实准确地反映情况,把握问题,分析形势,得出正确判断,从专业的角度透彻而深入地展示我国重大技术装备企业的现状和能力,以典型剖析的方式,逐个解读中国重装企业群的卓尔崛起。


  进行调研的企业有沈阳鼓风机集团、一重集团、西电集团、中信重工集团、三一集团、济南二机床集团、北方重工集团、中国东方电气集团、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福田雷沃国际重工、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调研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重大技术装备企业变化巨大而迅速,已完全不是人们过去印象中的传统老企业的景象,它们所表现出的特质与取得的进步令人备感振奋。


  拥有三方面优秀禀赋


  我国重装企业有着优秀的禀赋与特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些企业出生于上世纪一五建设或三线建设时期,都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多年来作为“国家队”,它们身上寄予了年轻共和国生存发展的厚重希望,也因此开启了这个古老国度工业化的发端,因此一旦成为这类企业,便具有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与使命。


  二是发自内心的自主创新欲望与动力;由于其战略地位,这些企业多年来一直处于被国际同行压制和封锁的境遇,养成了在一张白纸上自力更生画出最新最美图案的志气和能力,它们的成长史就是一部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历史,它们的故事虽各不相同但发愤图强的主线贯穿始终。


  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和国际视野;我国重装企业大多经历了初创时期对苏联技术的全面学习和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技术引进,而重大技术装备面对的是一个少量高端的特殊市场,因此国内外的竞争对手和用户都是有限的,较量和博弈随时随地发生,因此作为后发的中国企业,一直都以开放的心态和宽阔的视野,对国际先进跟踪、交流、学习,并努力地超越。他们熟悉国际对手,富有竞争经验,拥有核心能力,做出了骄人业绩。


  关注来自于了解,重视得益于认知。通过这次调研所获的大量事实与数据,可积极推动政府高层领导和社会公众建立对国产装备的信任及对我重装企业的尊敬,同时有效消除外界指责中国政府刻意保护“中国制造”的被动影响。


  重大技术装备是国家实力的体现,重大技术装备是国家意志的表现,重大技术装备是国家战略的展现,我们应当重视其现状,了解其能力,关注其崛起。


  国产重装现状·技术手段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扩展核心能力


  几乎每个成功的重装企业都走过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 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路线


  重大技术装备企业从属于装备制造业,其技术实力的增长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产业发展也具有周期性。国外重机企业如三菱重工、GE、西门子等都有上百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实力。


  我国重装企业大多经历了初创时期对苏联技术的全面学习和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技术引进。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着手开放式自主创新。通过技术集成、掌握关键技术,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由于坚持对世界先进技术的跟踪学习,立足自主创新,他们积累了核心技术能力;数十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负重前行,顽强拼搏,他们又锻炼了核心竞争能力。几乎每个成功的重装企业都走过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

#page#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60万~100万千瓦大容量、高参数常规火电机组正是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的典型。目前,东方电气60万、10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已批量生产,首台超临界60万千瓦汽轮机、发电机、锅炉,以及首批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已先后投入运行。火电产品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水电产品依托三峡工程进行技术引进,与国外公司合作研制出三峡左岸70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掌握了混流式水电机组研制的关键技术。目前,东方电气水电产品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具备了世界一流的大型水轮机自主开发和设计能力。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开展对外技术合作,先后与多家国外同行业先进企业,在大型数控龙门镗铣床、数控落地镗铣床、数控冲压设备、冲压自动化系统等高新技术产品领域进行了广泛合作,形成了企业技术创新点。目前,济南二机床每年开发近百个新产品,8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了多连杆、全自动换模、五轴联动等多项国际先进技术,是国内惟一具备独立开发、制造多连杆压力机和多工位压力机的企业。自2002年以来,该公司先后承担并完成了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其中,“汽车工业所需大型全自动冲压生产线的开发研制”列入重大技术装备专题。


  我国是盾构机需求大国。长期以来,进口盾构机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国外盾构机制造技术,结合自身40多年丰富的隧道工程建设经验,先后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土盾构机系列产品——大型泥水平衡盾构机和土压平衡盾构机,一举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2004年,隧道股份夺得了国家863计划关于研发国产土压平衡盾构机的项目。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行号”


  盾构机。成功打破了中国市场由国外盾构机一统天下的局面,接到了一揽子总数为22台盾构机订单,拉开了隧道股份打造盾构机装备制造业的序幕。隧道股份由此成为全球惟一一家集建筑施工和施工装备研发、设计、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也是目前国内惟一拥有研发、设计和制造盾构机的装备制造企业。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应用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发展的技术,取得了500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截至2008年底,沈鼓累计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提供国产化大型离心压缩机2000余台、大型往复压缩机1300多台、大型水泵2300多台,实现了国产化重大技术装备“零”的突破,创造了近百项重大技术装备的中国第一。2008年,为天津石化研制了百万吨乙烯装置用裂解气压缩机,宣告了百万吨乙烯装置“中国心”的诞生;2009年,为镇海炼化研制了百万吨乙烯装置用丙烯压缩机。此前这类大型设备,世界上只有3个国家能够制造,沈鼓创造了我国乙烯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的新纪录。


  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壮大的软肋。近年来,很多重装企业认识到,只有舍得投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我们调研的重点企业中,绝大多数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都占到销售收入的5%~7%,远远高于我国制造业的平均水平。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近三年来的科研投入均接近其销售额的6%,而截至2009年6月底,该比例已达到7.5%。西电构建了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的双层研发体系,分别从事前瞻性、基础性课题研发和产品、工艺等日常研发,还创造性地推出了平台项目研发,让子公司参与到集团推动的项目中,使分散的资源得以集中在一个平台上运作。而在该研发体系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高压电气国家工程试验室以及9个国家或国际组织认定的实验室或检测中心等,则为其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保障。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7%投入研发,平均R&D值达到5.89%,是制造业平均水平的三倍,2007年研发投入为8亿元,2009年超过10亿元。


  济南二机床科技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7%左右,主要用于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以及科研设施、仪表仪器、软硬件投入、人员培训、新产品试制等方面。


  沈鼓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达销售收入的5%,最近几年高达3亿多元。他们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不但从事日常的产品研发设计,而且设有专门从事长期科研项目的部门;他们将企业的研发平台建设伸延到高校,在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建立了技术分中心,并与大连理工大学成立了研究院,形成了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创新主体,跨地区、跨领域的研发体系。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技术创新上,近三年来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得到的回报是新产品贡献率达到销售额的近50%。目前,雷沃重工的研发体系包括1个工程技术研究院、2个专业技术委员会、3个产品研发分中心、4个产学研合作体、10个专业部所。拥有研发人员523人,专业技术人员484人,国内外专家技术顾问17人。其中,农业装备研发中心的研发人员约210人,是整个企业分量最重的机构之一。为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该公司投资逾千万欧元,分别在欧洲和美国建立了欧美技术整合中心;通过与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知名公司建立“四国四方国际技术战略合作体”,实现了在关键零部件开发领域与国际巨头的携手同步;并与国内20多所一流的大专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


  国产重装现状·装备能力


  不断加强技术改造装备能力堪比最高端配置


  许多重装企业都拥有世界一流的厂房、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加工中心和实验中心,装备能力甚至达到全球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最高端配置。


  近年来,我国重装企业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装备制造能力显著提升。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重装企业都拥有世界一流的厂房、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加工中心和实验中心,装备能力甚至达到全球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最高端配置。装备能力的提升成为产品能力提升的重要保证。


  沈鼓在新厂区技术改造过程中,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国内最大、世界一流的实验中心,可以满足各种试验和性能检测的需求。他们还建立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压缩机、泵、往复机试车系统。2008年,沈鼓建造了国内首条核二级泵全流量、热冲击试验台,还将完成三代及二代加全流量试验台等建设,预计投资达8亿元人民币。


  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为提高装备制造能力,2008年完成总投资7.96亿元的高档重型数控机床产业化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新扩建重型机床机加厂房和装备厂房等土建工程近7万平方米,现拥有面积近3万平方米、轨顶高22米、最大起重能力200吨的超重型装配机加厂房,以及20余台重型数控落地铣镗床和龙门镗铣床组成的铣镗群。新添国内最大的16米大型导轨磨床、XK2860型龙门移动式镗铣床等关键设备。齐二机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重型数控铣镗床生产制造基地,年产铣镗床300台,相当于国外铣镗床制造企业年产量的总和,同时生产龙门铣40台、立卧车300台。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构建极大、极重装备制造能力为目标,目前正在实施建厂50年来投资最大的系统性工程,以世界最大且惟一的18500吨油压机和配套的750吨·米操作机为核心,并将带动企业新一轮产品结构调整。该工程总投资达39亿元,2006年12月1日正式启动。该工程全部完成后,中信重工将拥有全球范围内极为稀缺的重型装备制造资源,达到全球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配置,形成包括冶炼、铸造、锻造、热处理、机加工、铆焊、液压自动化传动和控制、实验计量检测和超大型装备生产现场整机装配试车的现代化、高水平的工艺制造能力,成套能力和工程总承包能力。使中信重工一举成为世界一流的成套重型装备基地。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pasj.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中国机床工具工业:产用结合 携手共赢 加快转变 提升水平

下一篇:中国机床工业为何“大而不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技术 规模 重装
  • 如何让电网系统运维和人员培训“触手可及”?

    使用 AR 技术,电网公司员工可以利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数字眼镜或可穿戴设备等移动设备,对现场设备进行访问。施耐德电气的解决方案已经可以提供名为 EcoStruxure ™ AR 操作顾问 3D (EAOA 3D)的运维和培训混合现实解决方案,以帮助用户应对这些新的挑战。在 AR 模式下,EAOA 3D 可以将图表、内部视图或一组程序和实时

  • Infor:自动化使智能互联工厂成为可能

    智能工厂是自动化的未来,Infor 与德勤合作,在美国威奇托州立大学(Wichita State University)的创意园区设立了威奇托智能工厂,帮助制造商探索新技术的应用案例,最终助力他们的工厂实现智能化转型。Infor、德勤、威奇托州和强大的智能工厂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包括 AWS)将帮助各行各业制造商加速上云进程,采用最先进的工业 4.0

  • 展会预告 | 华北工控邀您下周参加2020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华北工控将于6.1H-C050展位,亮相2020年中国工博会。围绕“智能、互联——赋能产业新发展”的主题,彼时,华北工控将与来自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的2,610家参展商同台竞技,与现场观众分享智能制造领域最新的计算机产品和技术,期待您的莅临。

  • 魏德米勒A系列接线端子

    创新的联接解决方案非常受欢迎,为用户和相似设备提供最小的安装时间和最大安全保障。魏德米勒Klippon® Connect直插式接线 技术使无工具连接硬导线和管状端头导线成为可能。精致功能导向的Klippon® Connect产品系列可用于实现合适的解决方案。接线端子,

  • 国内玻纤产业“大而不强”企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玻纤行业的增长使我国变成副其实的玻璃纤维产业大国,但产量第一也有遗憾之处,正所谓,最大的产量在中国,最好的技术却在国外。生产技术、产品附加值、行业标准等方面,国内玻纤产业与国外仍存在较明显差距,尚未达到玻璃纤维强国的水平。

  • 盘点:迎接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十大关键技术

    ?德国的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这三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不过对于智能制造的内涵以及十大关键技术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通过阅读本文你将对智能制造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激光切割头 自动控制成新趋势

    激光切割技术具有加工可控、高效率、高质量的特点,在工业加工上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如汽车工业、纺织机械、钣金加工等。

  • 智物联荣获“2018年度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奖项

    智物联的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已经被众多行业所熟知,无论是物联网技术的研发,还是项目交付,其端到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实践中不断获得客户认可。智物联将继续探索创新,与合作伙伴一同推动工业物联网产业走向新的突破。

  • 重装会为齐二机床引来“金凤凰”

        ———齐二机床国际合作暨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侧记   重装会已为鹤城的装备企业栽下了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齐二机床的国际合作及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签约仪式成为签约各方在项目合作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为双方进一步紧密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德国机床工业的技术居世界之首,在重型机床和专用机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