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各主要汽车企业陆续公布2010年产销目标后,关于汽车业是否产能过剩的话题,又一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工业与信息化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下文要求各汽车生产企业上报产能的消息,也被部分媒体解读为中央政府关注汽车业产能过剩情况的举动。
但本人的统计表明,“2010年中国汽车业产能过剩”是一道似是而非的命题。
■产能过剩又成热点
虽然许多媒体炒作产能过剩的话题,但没有一家媒体准确统计过现阶段中国汽车业的总产能到底是多少。关于我国汽车业现有产能,由于统计口径不同,有1800万辆、2000万辆等多种说法。
第一种统计方法,是将各企业2010年的汽车销量目标相加,视为汽车业总产能的下限值。第二种方法是,将各企业现有产能和规划产能相加,视为汽车业的总产能。
截至2月初,国内37家主流乘用车生产企业公布的2010年销量目标之和为1358.2万辆。其中,17家合资企业销量目标之和为778.2万辆,20家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的销量目标之和为580万辆。
或许是认为企业制定的销量目标不应该小于其生产能力,因此有不少舆论将这1358.2万辆视为上述37家主流乘用车生产企业的最低产能,由此推算全行业产能在1800万辆以上。
另一部分报道认真统计了各企业披露的扩产计划,发现目前在建或将建生产线的产能已超过560万辆,由此得出汽车业今明两年总产能将超过2000万辆,远大于业界对市场规模的预计。
由于国家商务部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均认为2010年的国内汽车市场规模在1500万辆左右,因此大多数媒体或得出国内汽车业已出现产能过剩的结论,或得出将出现产能过剩的推断。
国内汽车业的总产能到底是多少?本人就此进行了采访,并根据公开数据整理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93家会员单位的132个生产基地的产能状况。统计显示,这132个生产基地的已有产能为1556.8万辆,在建产能为107.1万辆,规划产能为500.5万辆。这组数据清楚地表明,国内汽车业现有产能仍处在适度范围内,并不过剩。
■产能扩张利于缓解生产线超负荷状态
那么,当在建产能和规划产能完全释放后,国内汽车业是否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呢?对此看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持否定态度。
“我认为企业的产能应该有10%~15%的富余量,也就是说开工率在85%~90%为宜。考虑到中国汽车市场近几年的高增长,保持30%~40%的产能储备也属正常。”董扬表示,从他多年在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工作的经验看,生产线不应该满负荷,应该留有余量。
相信许多同行在去年的采访中都了解到类似的信息——为确保市场需求,许多汽车企业在2009年是超负荷运作。
2009年,上汽通用五菱、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是销量最大的3家汽车生产企业,2010年,这3家公司又分别制定了115万辆、82万辆和85万辆的销量目标。但这3家企业现有产能分别是88万辆、57万辆和76万辆,要想完成今年的销量目标,只能让生产线超负荷运转。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两家公司去年已经实施2班21或22小时工作制,生产线产能已达到极限。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情况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等公司的生产线均是超负荷运转。
由于有许多企业的生产线开工率超过100%,使外界对企业的产能认识产生了偏差,将生产线的极限产量视为其应有产能。
生产线的超负荷运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销矛盾,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2月初,两家第三方机构分别发布了他们对2009年汽车投诉的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09年汽车投诉数量增加了约40%,尤其是对合资汽车企业的投诉大幅增加。这两份报告中被投诉数量同比增加最多的,恰恰是几家去年超负荷生产的企业。这或许不能用巧合来解释。虽然很难断言生产线超负荷运转会带来质量问题,但超负荷生产毕竟不是正常的生产状态。
■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扩大准备
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有多大?最乐观的估计是4000万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留平持此观点),普遍认为超过1800万辆不难。
徐留平预计,到2020年国内汽车市场规模为4000万辆。2020年太远,形势还较难判断,不妨回过头看看2007年时各大企业的2010规划。当时,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东风公司、北汽集团和长安预计自己2010年的产量分别为200万辆、200万辆、180万辆、150万辆和200万辆。在当时,这组数据也曾成为关注的焦点,质疑者不在少数。2009年,这5大汽车集团的产量分别为194.27万辆、276.42万辆、190.13万辆、127.14万辆和190.08万辆,两家提前1年完成规划,三家接近完成规划。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使我们必须从一个更长远的范围看待产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