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疑是在戳痛中国各地区发展
新能源路径的最敏感神经。据内蒙古
电力公司计划处人士介绍,入冬至今,内蒙古电网(不含东部四盟市)内已接入风电装机容量430.2万千瓦。尽管在白天用电高峰期,内蒙古电网可全部消纳这些风电机组,但在夜晚用电低谷时期,由于要确保火电供热机组的运行,不得不让风机弃风停转。
这相当于内蒙古庞大的风电场有320万千瓦的风电机组不能出力,比例占到80%。而夜间,正是草原上风力最大、最稳定的黄金发电时刻。
拥挤的电网
这几年,赵逵经常前往北京,游说政府和打听政策,希望发改委和国家电网能够给予乌兰察布的风电发展更多支持政策。
从开始开发风电到现在,作为内蒙古风电资源最丰富的乌兰察布市政府风电办的副主任,赵逵只兴奋了短短的两年时间。
刚刚过去的2009年更是被他形容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原先规划的2009年装机200万千瓦,实际完成量为零。发展绿色能源的两条盈利方式,一是上网发电,二是出卖碳减排量,可是对于内蒙古庞大的风电场来说,现在基本上没有一个能够实现。
乌兰察布市的状况并非个案,国内的很多地区经历了大跃进式的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扩建之后,受制于电网、上网价格和受制于国际规则的新能源开发,正面临同样的困境。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正好位于西伯利亚冷高压和蒙古气旋流向内地的主风道上,是内蒙古乃至全国的风能富集区。由于风电的特性“靠天吃饭”,风力发电的集中时间点非常特殊,“比如,晚上的风大,但是晚上的用电量又小,这给电网造成很大的负担。”在多数人看来的发展新能源的好事,在电网公司的人士看来却是一大负担。
即便是这样,按照新能源规划,国家有意把风电的比重提高到4%。
“4%?这是不可能的。”大唐电力规划部门相关人士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风电的生产能力是200万千万,而整个集团的产能是8000万千瓦,只有2%多一点。而且即便我们扩大装机容量,电网公司也没有能力输送这些电力。”
该人士透露,“由于上不了网,现在甘肃和内蒙古东部的风电场还处于停产状态呢。”面临这种困境的不仅仅是大唐一家,“几大电力集团的风电场情况都相似”,上述人士甚至形容自己的工作,天天都要和电网公司打交道,和他们协调电力输送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在内蒙古投资建设风电的企业有60多家,每个企业都对风电外送受到限制感到担忧。他们认为,如果不解决风电外送问题,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建设,特别是风电建设会受到严重打击。
电价悬疑
对于电网公司而言,也是满腹苦水,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胡学浩曾多次参与可再生能源并网的课题研究。“在外界看来,可再生能源是环保的,可是像风电这样不稳定的电力,却是在‘污染’电网。”胡学浩表示,风电是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主要组成部分,“风力发电非常不稳定,对电网的安全供电造成冲击,电网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不是上了一个风电场项目,全部风电就能都被输送出去。”
而对于光伏发电而言,最大的问题则集中在成本超过每度电1元,目前民用电终端价格是0.48元,这对电网来讲,同样是承受不起的。
把新能源变成“生产力”的另一个方面就是通过碳交易,出卖减排额度,但是这个领域的问题同样复杂难解。
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前夕,就发生过国际气候变化官员对中国20多个风电项目背后的经济状况提出质疑的情况。他们质疑的是,有时中国的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会被故意设低,以让项目获得资格。
更重要的是,当国内涉及碳交易的企业与欧洲国家碳减排基金相联系的时候,“他们直接指出,如果我们想把碳减排额度卖给他们,就必须采用他们国家企业的技术来进行项目建设。”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国内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可以达到联合国所规定的标准,这是买家变相提高交易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