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受到影响的各主要行业中,钢铁行业是遭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纵观全球其它国家钢铁产业,没有几个像我们中国钢铁产业这样脆弱,我们几乎是不堪一击,就连那些曾经被认为是全球最优秀的钢铁企业之一的大型国有钢铁企业也未能幸免。
从国内经济发展看,即使没有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轮的经济周期的调整也是应该如期而至。笔者2007年中接受韩国KBS电视台采访时就指出,2009年起中国钢铁行业将进入低速增长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7%,这是史无前例的。正是因为保持了如此长时间的高速增长,我们几乎没有好好地停下来休整休整(只有1998和1999年的增速低于7%,分别为6.8%和6.2%),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结构性失衡不断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要素价格扭曲日益加深……以致当前,在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国际金融危机逐步扩散的影响下,我国钢铁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大批中小企业歇业甚至倒闭,调整是必须的。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说,当前中央企业经济运行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生产经营增速明显回落,部分企业产品销售不畅,库存急剧增加,一些企业甚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经济效益急剧下滑,减利和亏损企业增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资产流动性下降,少数企业盲目扩张导致营运资金不足,短期债务增长过快,债务风险加大。这在钢铁企业身上体现无遗。现笔者来探究一下其根本原因。
1.原料受制于人
我们的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达52%左右,我们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也高达50%左右,还有我们的铬铁矿和镍矿,90%左右依靠进口。虽然我们的需求最大,但却没有定价权。而干散货运力也是严重不够,无法掌控海运费的走势。2002年到2008年,铁矿石价格上涨了近5倍,海运费上涨了15倍,但同期中国钢材价格却只上涨了35%左右。可见,中国钢铁行业在为铁矿石等上游原料生产企业和其它服务性企业打工。据统计,中国2008年铁矿石进口价高的时候要比日本高出60美元/吨左右。钢铁企业的竞争优势,从何而来?
2.成本控制不力
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企业高能耗、高消耗。中国钢铁企业平均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要高出近10%,比如国际先进企业吨钢耗新水才2.5吨左右,2007年中国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耗新水是5.31吨;第二是企业文化。最近许多企业都在进行深层次总结和反思,竟爆出有企业一年的管理费用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所以,像这些企业,嘴上说重视降低成本,实际上做得还很不够,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3.创新体系很不健全
创新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也不是几个人的事。现在有些企业花重金奖励几个人,想树立标杆作用,但效果并不一定理想。所以,我们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创新氛围,形成一种机制,要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工作局面。国内企业同样的研发人数,我们的创新成果数量不及人家十分之一。
4.战略和战术缺失
国内绝大多数企业缺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更谈不上配合战略而制定相应的战术。有些企业虽有战略,但往往是束之高阁。这就注定了许多企业的中高层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变化时无所适从;或面对机遇,视而不见,即使有人发现,也不以为然;或在处理问题时,要么视角不够宽广,要么只顾及眼前。在诸如供需预测、资源保障、铁矿石谈判、物流保障等等一系列问题上,我们往往显得无知、无助和无奈。
在钢铁行业高度趋同化和高附加值化的今天,如果缺乏相应的战略和战术,注定是要落后的,也是要挨打的!
5.产业链上过度逐利
无论是上游资源产业,还是钢铁产业自身,乃至下游产业,都想抓住机会获取最大利润,完全不顾及相关产业的生存空间,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完全是在博弈。而这其间的贸易群体,由于利益得不到确保,也只好“赌博”,使得产业间的博弈加剧,以致产业自身都难以掌控。去年下半年,上游原料企业、钢铁制造企业、钢铁贸易商(钢材和铁矿石等经营者)经营之惨淡,就是博弈的见证。何时有了和谐生存的理念,中国的钢铁产业就能避免大起大落。笔者此前撰写过“佣金代理制”的文章,有些企业已经开始搞试点,有些企业还对当前的营销体制无动于衷。不管采取哪种营销模式,合作共赢是基石,如果失去了这个准则,市场就会变得过度逐利,从而不可理喻。
6.政策调控不到位
我国钢铁工业之所以出现今天的局面,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过度的竞争。2005年7月,我国政府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此后,也签署了两批关停和淘汰落后的责任令,然而至今,声音是越来越小,产业集中度不但没有提高,反倒在下降。我们姑且不说产业政策本身是否存在一些问题,但对于一些看准的问题,政府就应该出手要快,出拳要重,工作要实。否则永远都停留在政策层面和口头上。比如钢铁企业重组,尽管象宝钢这样有一定实力且值得支持的企业早就开始了,但面临的困难重重。除了最近准许商业银行并购贷款外,国家似乎无所作为。在笔者看来,有些企业在重组上还是愿意主动“伸手”的,关键是地方要完全“放手”,而政府呢,要积极“牵手”。政策调控的科学性对产业经营的影响非常之大。以笔者观之,近年来,我们的有些政策,要么调控不在点上,要么不是时候,要么是考虑到问题多多,迟迟不肯出台,要么是匆匆出台了政策,产生一系列问题,要么是虎头蛇尾,使得一些政策调控根本就没有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