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建设部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以下简称《技术细则》)。上述政策从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及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角度出发,大力推广适宜技术,发展绿色建筑。
据参与政策制定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曾捷介绍, 适宜技术是指合理的技术组合与产品组合,如自然通风、外遮阳措施、科学的使用能源、雨水收集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一定会增加成本,而是多一些设计或心思就可以解决。
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工程示范处处长张峰指出,目前建设部对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的思路是采用适宜的技术走本土化的道路。此外,他还指出,市场中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卖点,项目只应用了某项或某几项先进技术,就称产品为绿色建筑。这种不规范的局面是需要被扭转的。此次《办法》的出台也有规范市场之意。
六个方面进行考核
此次绿色建筑的评定对象将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申请评价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通过工程质量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以上。
依据《技术细则》,评定将从6个技术体系方面对住宅与公共建筑进行考核,即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及室内环境质量及运营管理。
“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城市资源条件、气候状况及经济发展情况等也会给予考虑。”张峰表示。
据了解,6大方面都会细分为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进行评定,其中控制项为基本条件,作为绿色建筑必须满足全部控制项,如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住区的绿地率不得低于30%,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与绿色管理制度等。一般项将进行打分,每项总分为100分,如住宅建筑的节地与室外环境的一般项中提及“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其中旧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分值为8分,1000平方米以下的分值为5分;优选项的项数较少,规定这6个方面所有优选项总分为100分。
通过对6个方面的每一项进行审核后,会给出相应的分值,再结合项目的创新点、推广价值和综合效益考虑,最后进行汇总从而得出这一建筑的总分值。
评审时会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技术细则》来评定建筑一般项和优选项的达标项数,从而确定其等级;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对于同一星级的建筑,用分数进行区分。
此外,《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虽然是从6个方面对建筑进行考核,但有所侧重,均会凸显节能与能源利用这一方面,这与目前国家倡导的节约能源是一致的。如在住宅建筑中,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权重系数为0.2,而节地与室外环境的权重系数则为0.15。在公共建筑中通过运营管理的节能力度要大于住宅建筑,其权重系数为0.15,而住宅建筑中的权重为0.10。
一年时间进行试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个政策出台之际均用到了“试行”两字。
参与编写的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刘晓天指出,这是因为国内第一次做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在政策制定方面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希望通过试行找出不足从而进行调整与完善。为了比较稳妥的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上述两个政策的推出建设部决定试行一年的时间。
不完善的方面有几处,首先是在绿色建筑评价的操作性方面,尽管《办法》和《技术细则》结合了国外先进的评价经验、国内的实际情况,但目前《技术细则》出台的基础是建立在研究和测评现有项目的结果之上,在绿色建筑评价可操作性方面还需要加强研究。
其次刘晓天指出,在6个评价体系方面,目前由于国内对节能的重视,在《技术细则》中关于节能的评价内容比较完善,但对于节材、节地、节水方面的评价内容还需要在实践中总结,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化。
比如说节材一项,提到使用地方性建材,但如何体现建筑中使用当地建材的条款各地都不同,目前的规定是从建材生产到建筑工地不超过500公里来界定建材是本地产品,进而界定其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
而如何配合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完善相关的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如先进的门窗、玻璃国内是否可以生产,其技术水平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相关要求等也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