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发改委、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获悉,为实现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十五"末减少10%的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有3亿千瓦燃煤机组需要安装烟气脱硫装置设施。专家指出,目前我国脱硫公司已签订的脱硫工程总容量达1.83亿千瓦,预计"十一五"末,我国脱硫产业市场规模将达600亿元。
据了解,经过近20多年发展,我国烟气脱硫产业化已取得重要进展。据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烟气脱硫产业已经初步建立了产业化发展的政策管理体系;具备了能够满足脱硫市场要求的脱硫工程设计、建造能力,脱硫设备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0%以上;大型火电机组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硫技术已成功运行;脱硫工程造价大幅降低;建成投运了一批脱硫装置。
据介绍,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国已有4400万千瓦单机容量为1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脱硫装置投入运行,每年可削减二氧化硫230万吨,大大降低了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目前,全国从事火电厂烟气脱硫的工程公司有100多家。其中,拥有10万千瓦及以上烟气脱硫工程总承包业绩的公司近50家,合同容量超过200万千瓦的有17家,超过1000万千瓦的有7家。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虽然我国脱硫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他指出,目前我国脱硫企业在烟气脱硫设计、制造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仍旧很低。其中,国内只有少数企业具有脱硫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而多数企业还是应用国外的图纸及技术,企业研发能力薄弱。此外,目前国内脱硫产业缺乏市场监督机制。脱硫产业行业准入制度、监管体系、行业评估等方面都缺乏明确的指导文件,这种状况亟待加强。
据了解,国家对烟气脱硫工程建设极为重视,日前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其中包括对安装并按规定运行烟气脱硫装置的机组,上网电价每千瓦时提高0.015元,以及规定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机组优先上网,年发电时间可高于没有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机组,等等。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为规范脱硫产业的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强对烟气脱硫产业化的登记评价管理;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有效调节公司数量;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加强脱硫工程后评估,对证明具有实际工程应用效果和发展潜力的自主创新的脱硫工艺技术及关键设备给予相应扶持;加快完善技术规范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