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政策窗口期,机床工具行业的两会声音
【编者按】机床工具行业正不断迎来政策窗口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受政策指引,机床工具产业受到更多重视,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2023年《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工业母机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通知》、《关于2023年度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工业母机企业清单制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提高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公告》、《关于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平等参与企业招投标活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陆续出台。
2024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机床工具行业再次迎来政策利好。政策的出台正值全国两会召开,机床工具行业及来自用户领域的代表、委员,纷纷就机床工具行业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用、产、研、学相结合,人才培养与人才环境,重点用户领域对机床工具产业需求等行业热点、难点问题谏言献策。下面是来自部分代表和委员的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于旭波: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和“专精特新”企业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于旭波代表表示,2024年,集团将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发展,加大高端数控机床、纤维新材料、生物制药、健康产业、高端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布局,增强体系化发展能力,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和“专精特新”企业,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集团以改革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成为中央企业在机床装备、医疗健康两个领域的领军企业。今年两会,聚焦科技创新,于旭波提交了两份建议。
针对我国机床行业高层次科技人才积淀和供给不足问题,于旭波提出了《关于支持制造业转制院所、行业领军企业申请新增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建议》。他建议,进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支持机床等有条件的制造业领域转制院所、行业领军企业成为能够自主培养硕博士的学位授予单位。
于旭波还表示,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既要兼顾转化效率,又要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但在实践过程中,国企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在定价上缺乏国家估值标准,另一方面在转化应用上缺乏可操作的方法。针对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于旭波提出了《关于加快建立科技成果估值定价国家标准的建议》。他建议建立科技成果评估规范国家标准、国家科技成果估值平台、加快市场化机制的专业化机构试点等。
全国人大代表王钦峰:建立产学研长期融合发展机制
山东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火花科研小组组长王钦峰代表就国产高档工业母机(数控机床)发展提出建议,特别提到要加快建立以重点工业母机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长期融合发展机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王钦峰介绍,在国产工业母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不紧密的问题。目前,机床企业的工程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理论素养总体水平不高且相对分散,实践多理论弱。高档数控机床的基础研究多集中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多样,但得到实践验证的机会较少,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导致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开发效率不高。
王钦峰提出,要以重点工业母机企业为主体,加快建立产学研长期融合发展机制,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采取结果和目标双重导向,以高档工业母机企业作为政策支持目标。希望产学研长期融合发展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能够助力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跨越,从而助力国产高档工业母机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马兵: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通用技术集团齐齐哈尔二机床有限责任公司配套分厂精密车间党支部书记、马恒昌小组组长马兵代表提出推动职业院校优化制造业相关专业设置,增加装备制造、智能制造人才供给,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待遇,给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成才路径,进一步做实做细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让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上更好地满足制造强国需要。
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一直是马兵关注的重点。马兵说,自己就是从技工类院校毕业,然后走进工厂,在工厂工作了几十年,更能够了解产业工人队伍的想法。今年将继续通过深入的调研,去关注具体的技工类院校如何培养装备制造业所需人才,与装备制造业企业发展和后续人才梯队的培养能够齐头并进。
马兵表示,职业教育是为制造业领域培养和输送技术人才的关键环节,职业院校的发展如果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将会迟滞产业工人的后备力量建设步伐。要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数控机床专业学得精、干得好、留得下,未来打造出高水平的技术工人队伍,对学生的实训培养是关键,而这不仅要有企业助力,更要有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吴丰礼: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 助推制造强国建设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代表从2007年开始涉足制造业领域,长期关注着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也参与和见证了行业不断升级的过程。针对国产数控机床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吴丰礼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国产数控机床发展的建议》,他建议从加大自主研发及支持力度、加强技术创新专项效果评估、从需求端拉动研发生产、加强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支持国产数控机床发展,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推动装备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迈进。
吴丰礼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特别是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风电、高铁、航空航天等产业布局深远,发展迅速,对高端数控机床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大。持续推进国产工业母机核心技术突破是一项长期工程。因国产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有限,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成果难以快速在应用端得到反馈。另一方面,机床行业是重资产投入行业,许多民营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把大量精力投入到营收和利润的保障上,对于核心技术的突破心有余而力不足。当前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3C电子等行业的发展都带动着机床的进步。未来国产机床发展会更加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精度更高、刚性更强,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使国产机床更具性价比。同时,机床的个性化定制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建议通过加大相关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加大国产工业母机产学研相关补贴、加快“卡脖子”技术攻关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力,特别是对制造和使用国产机床设备的企业进行政策引导和补助,引导更多企业使用国产设备,从需求端拉动研发、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竞争力和原创性。
全国政协委员于本宏:提升高端工业母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本宏委员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发挥高端工业母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重大基础作用的建议。他表示,近年来,我国工业母机行业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先后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有力推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今后发展中,要提升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全链条突围,促进工业母机行业高质量发展。
于本宏表示,在工业母机行业,“立”就是探索一条立足市场化的高端工业母机自主可控发展路线,“破”就是要结合用户需求、行业需求、市场需求、国家需求,做到建立市场化科技攻关能力解决高端工业母机“卡脖子”问题的长效机制,依托市场化条件提升高端工业母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发掘市场需求激发的高端工业母机技术迭代方向和基础研究方向。
他建议,要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此外,推动国内少数具备“三链融合”实力的工业母机企业,强化技术攻关,加快产品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强化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
全国政协委员严建文:从制造业诠释新质生产力
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文委员深耕制造业多年,为制造业发声,从制造业未来发展诠释新质生产力。
严建文建议,制定工业发展路线图,助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严建文认为,当下有必要对制造业现状做个清醒的反思和分门别类的摸底排查,厘清现状、短板,对标全球先进的产业公司,制定相应的发展路线图,着力建设“隐形冠军”企业和推进工程师队伍建设。对照路线图,稳步发展,踏实壮大中国制造业。
严建文建议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严建文介绍,智能制造是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型生产方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和时代标志。对于加大智能制造发展的支持力度,严建文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要抓紧推动智能制造系统和机器人重大专项(2030)的立项实施,有效支撑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二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要加快智能制造应用普及。三是要加快形成我国自己的智能制造标准和评价体系,打造一批事实上的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加快塑造智能制造中国品牌。
全国政协委员刘争:建议成立工业母机协同研发中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主任工艺师刘争委员是制造火箭零件的工程师,在一线已经工作18年。作为机床工具行业重点用户领域的一线技术人员,刘争一直关注航天及制造领域。
刘争委员今年的提案是《关于在关键用户企业成立工业母机协同研发中心的提案》。刘争表示,“航天领域需求的数控机床通常市场需求量较少,并且要求尺寸大、精度高,有五轴联动功能,具有高档数控机床的显著特征。对这种研制难度高、市场需求小、定制化程度高的装备,国产机床有时难以满足,希望通过一些政策措施,能够把用、产、研、学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创新生态,加快航天装备研发和高档数控机床研发的同步预研、同步成熟的敏捷制造、敏捷研发的迭代过程。”
(素材来源:网络公开信息 编辑整理:兰海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