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上,日本、欧洲厂横扫过半市占率,不过因中国政府大力培育机器人产业,也让当前中国当地的机器人厂商林立,而其技术虽仍追不上日本、欧洲厂商,不过对于技术的吸收速度远超预期,正奋起直追。
日本企业界比政府更早预见机器人前景无限。早在1986年,本田汽车公司就秘密打造出首个人形机器。2000年,这台机器人首次在日本汽车展上露面,灵活模仿人类动作的样子立即引起全世界瞩目。
在劳动力不足、日元高涨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寿司业也开始构思会做寿司的机器人。当时已有了旋转寿司输送系统,为业界节省至少20%的人工成本。现今的寿司机器人本事更大了。寿司行业经常举办“人与机器人”比赛,结果一再显示,在速度上,人力绝对无法赶超机器。预计今后在寿司机器人的协助下,寿司价格可能低至每盘80日元(约合人民币5元)。
日本机器人工业会(JapanRobotAssociation,JARA)5月25日公布统计数据指出,因日本内需增加、美国景气回复,加上中国自动化投资意愿高昂,激励2016年日本产业用(工业)机器人产量年增13.5%至17万4606台,连续第3年呈现增长,且创下史上新高纪录;出货量年增12.9%至17万5608台,也创下历史新高纪录。
就金额来看,2016年日本工业机器人产额年增3.3%至7033.87亿日元,连续第3年呈现增长,且为9年来首度突破7000亿日元大关;JARA预估,2017年日本工业机器人产额有望年增7.0%至7500亿日元,将超越2006年的7303亿日元,创下历史新高纪录。
虽然受日元升值等影响仅停留在微增的程度上,但在美国经济扩张、制造业回归和中国高涨的自动化投资趋势下,时隔9年突破了7000亿日元。2017年的目标产值为7500亿日元,预计将达到11年来的最高水平。日本相关行业的良好态势预计将持续。
2016年的出货额同比增长4.8%,为7160.22亿日元。日本国内方面,除了面向汽车产业的业绩保持坚挺外,显示面板和半导体用机器人也趋于复苏。另外,税收优惠政策等也推高了整体出货额。海外方面,面向美国的业务表现出色,面向中国和欧洲的业务也实现复苏。
设备投资正在全球范围扩大,此外,在之前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的新兴市场国家,作为人手不足对策,对机器人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日本机器人工业协会认为,这种倾向在2017年也会持续,产值将刷新最高记录。
反观国内机器人市场,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指出,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为6.7万台,占了全球市场约3成比重,且预估2016-2019年期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将以年增幅平均达20%的速度呈现增长,2019年占全球销售量比重将升至4成。
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将会为中国高端智能制造业带来新的机遇。国产机器人企业在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领域对外依存度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而这或许又刚好为成为日本机器人制造商增产的另一大原因。
不过,随着智能化机器人的推广,人们开始担心人工智能会成为“职业杀手”,剥夺人类就业机会,引发空前的失业潮。对于“无人化”社会是怎样的状态?如何在用人和用机器之间寻求平衡?这都是机器人普及化后人类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