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在5月5日成功首飞,中华民族百年的“大飞机梦”又前进了一大步,也由此,C919大型客机将进入研发试飞和验证试飞阶段,共有6架试验机投入试飞,全面开展失速、动力、性能、 操稳、飞控、结冰、高温高寒等科目试飞。这将是中国制造跨进世界先进水平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而C919的下线以及首飞,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成功研制,更是一个产业、一种模式、一套体系的重新建构。
开创协同制造新模式
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意味着中国实现了民机技术集群式突破,形成了我国大型客机发展核心能力。C919飞机从2008年7月研制以来,走上了一条“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发展道路,坚持“自主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技术路线,攻克了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主动控制技术、全机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等在内的100多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形成了以中国商飞公司为平台,包括设计研发、总装制造、客户服务、适航取证、供应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在内的我国民用飞机研制核心能力,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陕西、四川、江西、辽宁、江苏等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参与的民用飞机产业链,提升了我国航空产业配套能级。
航空工业相比汽车工业,在更高的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和制造业的总体水平。在C919飞机的智能制造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下的协同制造技术、管理方法,为航空、航天、船舶等大型复杂产品的智能制造提供了有效借鉴。
C919飞机的研发成员企业包括了设计与主制造商、10家机体结构、24家机载设备、16家材料供应商和54家标准件等供应商,另有200多家企业参与了项目的研制过程。通过协同设计、敏捷生产与智能管理等先进技术手段,将飞机从设计到制造过程中涉及的设计商、制造商、供应商、集成商等成员有机紧密联合。
其中,在协同设计方面,中国商飞通过构建多供应商协同设计环境,并实施基于模型的定义、工艺设计等应用技术,建立起民用飞机联合协同研制的新模式,建设协同研制平台,实现了设计与制造过程的一体化。同时,在智能管理方面,全面实施了PLM、ERP、MES、BI等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和集成,支撑了制造现场层、车间控制层、业务操作层、业务管理层、企业决策层的一体化智能管理。
如今,中国商飞公司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民机产业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系统打造了民机研制六大平台,建立完善了中国民机技术创新体系和民机产业体系,基本掌握了民机研制、生产制造等全产业链能力,积累了丰富的重大项目工程实践经验,现有民机产品研发、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用数字化驱动创新
作为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实现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中国商飞公司承担了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通过配套建设,将进一步夯实并打通平尾智能生产线。未来,中国商飞公司将建立以市场为驱动,信息系统为支撑,智能装备为核心的数字化制造工厂,支撑现有型号批生产与新型号研制。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中心主任王文捷介绍,大飞机一次飞行产生的数据量达到10个TB的量级,也就是说至少20台500G大硬盘的电脑才能装得下。而中国商飞公司,不仅要成功研制自主知识产权大飞机,还要成功运营大飞机制造商,从适航试飞到供应链管理,分分秒秒、日新月异的大数据堪称天量。
专家表示,设计图纸将成为过去,飞机完全是在数字世界里设计的,3D几何数据模型以数字模型的形式呈现飞机。数字化样机将含有制造所需的全部信息,不仅含有产品几何体,而且还含有制造产品所需的信息,比如材料、技术要求、包含的标准件、授权发布的文件等。在装配阶段,数字化装配技术将实现飞机装配建模、装配序列建模、装配路径规划和装配过程分析。
为此,中国商飞已经新合并成立信息化与管理创新部,并专门下设数据处,用数据驱动创新。如今,中国商飞建立起以零件号、版次、物料组等为基础的编码标准,给大大小小每一种零件都配上“身份档案”和“电子履历”,引入11万种以上的物料主数据。王文捷表示,即使在像马航MH370这样的事件中,任何零件都可追溯还原为一架完整的飞机,甚至倒查出某零件的前世今生。目前,C919研制已形成全程管控中心,可实现三维可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