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公共充电设施不足、充电桩接口标准不统一和充电设施建设协调难度大已经成为制约新能源车发展的三大难题。
充电装置难觅
2014年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元年。随着技术日趋成熟,新能源车逐渐从一种概念转而实实在在地走进人们的的生活。然而,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充电难的担忧从未停止过。
年初,复旦大学学者葛剑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吐苦水”称,他购买了一辆荣威E50原本想尝新鲜,没想到安装充电桩却比较麻烦。北京、深圳首批新能源出租车司机也“吐槽”可以充电的地方少,每天需要留足电开去很远的地方给车充电,减少了载客时间。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获悉,车主担心的充电难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要问题是充电桩数量不足。截至2013年底,国家电网累计建成40座充换电站、1.9万个充电桩,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充电桩的保有量仅在千台以上,其他地区的充电桩更为稀缺,无法满足新能源车的发展需求;其次,私人安装为主、公共场所充电桩不足,上海在已建成的充电桩中,私人安装的占58%,单位安装的占32%,公共区域安装的只占10%;此外,充电桩主要布局在城市的郊区,市区内缺乏足够的充电设施。
业内人士表示,公共充电桩的建设成本较高,且需要考虑到场地等因素,郊区建设充电桩会更方便,但不利于新能源车大范围的推广。
接口标准难统一
充电接口标准问题也有待破解。“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每款车都需要配一个自己的充电桩,要换车就需要把充电桩一同换掉。这样会造成充电桩无法通用,既制约了新能源车的普及,也提高了使用成本。”上述业内人士说。
据介绍,市面上新能源车的充电方式分成直流电和交流电两种。直流电的特点是功率大,充电速度快,半小时可以充满80%的电。与之相比,交流电的功率小,充电时间需要8小时~9小时。但从价格上看,前者是后者的好几倍。
上海高瞻电动车世博店的销售主管周晨捷告诉记者,除了特斯拉外,国内目前直流快充的新能源车充电接口标准还算统一。但在交流慢充的接口标准上,各个厂家之间的差异就比较明显了。
据悉,国际上主要有五套充电桩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各有一套。无论是进口车还是国产车,都非常看重对于标准的话语权争夺。“目前国内的新能源车充电接口主要以国标和美标为主。”周晨捷说。
记者在新能源车展示厅看到,所谓的国标接口是7孔,而美标则是5孔。二者完全不兼容,无法在对方的充电桩上充电。许多已建成的公共充电桩也只提供国标的接口。此外,采用国标的企业充电接口标准也不尽相同,在参数上会有一定的差别。
周晨捷表示,充电桩供应商现在采用的办法是设置一个可以充电的参数区间来兼容不同的车型,但这样做成本较高,未来对国标参数进行更精确的统一将是大势所趋。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