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看好海上风电发展前景
南方日报:2014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西门子能源领域订单额比去年同期下降23%,利润也有不同程度下跌。西门子对自身能源部门未来发展有哪些新的计划和考量?
凯飒:2014年的能源业务确实有一些挑战,主要是由于市场因素影响。但是长期来说这还是很好的业务领域,因为从2013到2030年能源需求在全球范围内会增加一倍。可以清楚看到,能源业务确实是长期业务,这也是我们非常重视的。我们并不是太担心,一年的波动没有什么太值得担心的。
南方日报:我想听听您对可再生能源、风能业务的看法,以及对这个领域未来市场前景的看法。
凯飒:好。我们听到了可再生能源的问题。我们坚信当前的能源问题不只是单纯依靠某个单一的能源来源,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把不同的能源来源都结合起来,以化石能源为基础,这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城市化、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能源,因为能源是国家经济的生命线。西门子意识到在高度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能源所面临的挑战,所以我的建议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能源行业实行渐进式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
第二,西门子是一家在海上风电领域领先的公司。海上风电是比较有发展前途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相比陆上风电它的可发电量会更大。海上风电也可以使用更大的叶片,用更大的发电机,不会占用陆地空间。而陆上风电的选址,考虑到噪音等问题,就不能建在社区环境中,所以如果要放在东部一些人口集中的地区是不合适的。在德国就是如此。这也是我们觉得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海上风电会有进一步的发展的原因。
南方日报:西门子未来在华的战略重点是哪些?
凯飒:在中国的战略重点和任何走向工业化更高阶段的国家的战略重点是一样的。首先,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优先考虑能源,没有能源就是一片黑暗,能源是所有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第二个阶段一般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交通、道路和车辆。第三个发展阶段是工业化。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会需要实现工业化,从原来较低级的工业生产到高端工业生产,自动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四层是生命科学,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可持续能源的发展,这是工业化比较晚的阶段,是自然演进的结果。我们公司的结构也是这样的,业务涵盖了这些领域。
电气化:围绕价值链来增强竞争力
西门子做出的公司架构的调整,取消了“业务领域”层级,重归扁平化组织。这与7年前的做法刚好相反。这样的改变是基于哪些因素做出的?
凯飒:我谈一下结构调整的问题。原来的四个业务领域现在变成了九个业务集团,这实际上并不矛盾。过去我们要做的是贴近客户,但现在更多的是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在医疗领域和能源领域,我们发现价值链有了进一步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能够改变方法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比如说发电,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单一的发电类型了。以前一个大型的燃煤火力发电厂拥有一千或者是两千兆瓦发电能力,输电系统很简单。现在则是多种发电类型并存,有煤电、天然气发电、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所以不同发电的来源都需要能够联网,这样需要智能配电,要能够更好的配给个人和公司客户,这是很复杂的。为了能够帮助客户应对这种复杂性,我们需要贴近客户,按照客户的需求调整我们的结构,这就是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整的原因。
南方日报:西门子提出“2020公司愿景”将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确定为未来发展的重心,能不能对这个愿景阐述一下您自己的看法,具体会有哪些行动?
凯飒:“2020公司愿景”,这是一个概念,也就是说这个公司未来怎么发展,如何让它变得更好,如何能够继续的繁荣下去。
实际上其中的关键是围绕电气化的价值链来进行发展,因为这是西门子非常重要的特点,其他公司没有我们这样的广度,覆盖电气化整个供应链。这个价值链从能源的开采到能源的输配,一直到能源的使用,如在楼宇建筑和医疗领域的使用。西门子拥有整个电气化价值链的所有的业务,这个价值链一直存在。
现在很多方面都在自动化,而自动化的关键在于数字化,自动化需要有数据,包括机械的数据、传感器的数据,这些数据是需要通过数字化进行实现的。譬如说我们的大型燃气轮机,有1500个传感器在上面,每一个传感器都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所以有来自于这些传感器很多的数据。到底数字化是什么?数据不是最终的目标,而是如何通过数字化获得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评估筛选,然后从中获得真正对业务的理解。
举个例子,如果是一个大的电厂,有很多的数据,传感器会传输很多数据,我们可以评估它们然后来研究它们,可以进行主动性的维护管理,这样就可以给客户创造价值,而且维护可以更高效、更便宜,也不需要造成供电的中断,这种类型的项目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会讲到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
德国“工业4.0”战略
所谓德国“工业4.0”战略,是指2013年由德国多领域专家组成的德国工业4.0工作组发布了专门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即,以全方位的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代表的新工业革命,这也是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第四次工业革命。
上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