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不是要来,而是已经到来。在智能装备尤其是工业机器人领域,广州正在发力,已经做好迎接工业4.0的准备。
从工业机器人到3D打印,从自动化生产线到智能物流,广州拥有一批前沿领军企业,为后工业时期制造业向工业4.0下的智能生产转型升级找到了可能性。与此同时,珠三角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也为工业4.0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广州与工业4.0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工业4.0作为一个新的观念刚刚来到中国,大部分人还说不出它的含义,但它已经切切实实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
在广汽丰田车厂,同一条生产线能够随机生产多个不同型号的轿车,焊接、喷涂、拧螺丝都由工业机器人完成。这样的全自动柔性生产线,能让车企按照市场订单来生产,基本做到“零库存”。
过去,汽车全自动生产线从机器人到系统集成都是国外机器人厂商的天下,如今市场蛋糕正在被中国企业切分。广州明珞是一家致力于汽车智能装备系统集成的科研型公司,在国内汽车智能生产线系统集成领域拥有较强的实力。总拼工位是汽车白车身制造中的核心,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总拼生产线,比国外一流厂商柔性更大、占地更小、一次性投资更小。这家成立仅6年的企业,今年的订单销售达到了6亿元。广汽传祺、广汽吉奥、广汽丰田以及一汽、大众等品牌车厂,现在都用上了在广州集成的全自动生产线。
工业4.0理念下的柔性化、高精度、智能化、小批量生产,在广州和珠三角一些制造业企业正在形成雏形。3D打印是工业4.0一个不可或缺的部件,省略了占据传统制造大部分成本的“开模”环节,具有便捷、柔性、快速等众多优点。3D打印将大批量无差异化的生产转化为个性化、差异化的快速生产。广州南沙3D打印创新研究院院长许小曙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进气歧管是发动机中结构最复杂的部件之一,该部件的传统开发流程大约需要经过4个月的时间。长沙理工大学利用许小曙研发的工业级3D打印机,制作出发动机进气歧管原型部件,耗时仅需48小时。测力试验证明,零件的力度、准确度和耐久性均未出现任何问题,而发动机效率增加了10%。
工业4.0不仅影响汽车等“高精尖”的制造业,也影响着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空调、电热水壶、彩电甚至马桶。佛山志高空调采购广州数控的搬运机器人,应对“招工难”;顺德一家企业采购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的机器人,去完成简单机械的涂胶、冲压工作。珠三角加工制造业迫切需要通过向自动化生产、智能生产转型升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这给工业4.0创造了全世界最好的舞台,也给广州这个华南龙头城市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能做什么,空间多大?
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是全球四大机器人公司之一,其广州分公司总经理辛志向南方日报记者描述了工业4.0体系下的智能生产:“比如你今后想买一个柜子,你可以通过手机直接向工厂下单,并把你的设计需求告诉工厂,工厂在网络上接到订单后,机器人分拣物料,并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把这个柜子做好,最后通过智能物流送到你家。”
可以看出,工业4.0的前提是在工业自动化基础上,实现从机器传感器到因特网通讯的无缝对接。在A股市场,迅速蹿升的所谓“工业4.0板块”包括:智能机床、工业自动化、工业互联网、高端机器人、RFID(射频识别)、传感器、3D打印等,可以看出,这些行业主要和智能生产有关。
实事求是地说,在工业4.0包含的多个领域,从工业机器人到3D打印,从物联网到大数据,广州尽管有了一定基础,但在研发和产业聚集上跟美欧日差距较大,比长三角也有一定距离。但技术的应用却有广阔空间。
以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为例,汽车生产线运用的工业机器人来自于国外四大,但要让外国人造的机器人用于中国汽车的生产线上,在集成方面中国人更有优势。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车厂多、产量大,而且中国人最了解中国车厂的需求,沟通也更顺畅。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企业目前主要的竞争优势在系统集成方面。”明珞装备副总经理龙璞说,国际四大机器人公司(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瑞士ABB)在工业机器人制造领域有深厚积累和强大实力,但在系统集成领域,中国企业赶超势头很猛。国外企业份额一度达到80%,在中国企业的竞争下,现在中国和外国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市场份额已经各占50%。
“全世界工业机器人一年只卖4万台,其下游系统集成领域也有很大的市场。中国企业在系统集成领域已经占有50%的市场,明珞提出的发展目标是三年内上市,上市时市值达到200亿元。”龙璞说。
广州在3D打印技术研究和设备开发方面的起步较晚,研究的仅有中科院广州电子所和华南理工大学等几个较为权威的研究机构,但3D打印的应用相对而言却较广泛。究其原因,是由于广州乃至广东省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家电、汽车和机械制造等产业具有优势,企业的需求旺盛。
核心研发与市场应用并举,成为中国加快赶上工业4.0时代的可选路径之一。广州及珠三角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给工业4.0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舞台和应用前景。同时,智能装备的广泛应用也有利于我国在核心技术研发领域加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珠三角升级转型潜力巨大
“工业4.0不是要来,是已经来了!”西门子(中国)广州分公司高级销售总监李士光说。
目前,智能装备的应用还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3D打印的应用主要是在生物医药等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领域。同时,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中小工业企业把目光投向这一代表未来的工业革命。广州明珞汽车装备公司总经理姚维兵说,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委托他们集成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但公司已经接不过来了。
据了解,截至2013年,广州开发区已集聚48家智能装备企业,近年来产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目前,全区智能装备产业主要集中在机器人、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设备、通用设备和智能仪器仪表四大领域,其中机器人的综合实力最强。针对智能装备产业的“靶向”招商也在紧锣密鼓进行,该区领导已经赴日拜访了四大机器人公司中的安川和发那科,邀请他们到广州开发区设立生产基地。
在智能装备尤其是工业机器人领域,广州正在发力。今年3月,广州市政府发布《广州市推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广州要打造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形成年产10万台(套)工业机器人整机及智能装备的产能规模,培育1-2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百亿元级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和5-10家相关配套骨干企业,打造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工业4.0也好,数字化工厂也好,肯定绕不开珠三角。”西门子广州分公司高级销售总监李士光说,珠三角广大的制造业企业有很强的转型升级需求,这是全世界先进装备企业施展拳脚的最广阔市场。显然,这块市场国内外企业都看到了。
企业心动,还需政策推动
找上门来送订单的企业越来越多,明珞汽车装备公司总经理姚维兵却有些哭笑不得。
去年,有一家位于珠三角的全国知名的家电民营企业委托明珞装备设计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明珞装备前前后后设计了半年,后来却不了了之。原本几千万的订单、涉及近百条生产线改造,这家企业把订单削减到几百万、两条生产线,考虑到知识产权,明珞装备只好作罢。
“习惯于低价竞争,担心自己产品卖不出去的企业,是很难融入工业4.0的。”姚维兵说。
这样的故事在珠三角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时有发生。尽管很多珠三角制造企业都意识到必须通过技术升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产品上市时间,用信息化去改变现有生产方式,但是转型升级往往意味着巨额投入,从旧模式到新模式是极其惊险的一次跳跃。
据业内人士透露,不仅在华东,就连内地的重庆、成都,政府都开始通过扶持或补贴融资租赁的方式,推动先进装备在中小工业企业的应用,国外四大机器人公司正在与这些地方政府进行接洽。
成都从今年起开始组织中小工业企业申请融资租赁设备补助资金,上缴税金在500万元以上、融资租赁生产性设备价值总额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就有资格申请最高100万元的财政补助资金。
今年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促进融资租赁与广州市汽车、精细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船舶、工业机器人等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挥融资租赁的资金杠杆优势,迅速做强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对为广州市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的广州市融资租赁企业,以不高于其项目设备购买价款的0.5%作为补贴总额,融资租赁方、承租方分别按照补贴总额80%、20%的比例进行补贴,对于融资租赁企业购入广州市先进制造企业生产的设备,按不高于合同金额的0.5%(含0.5%)给予融资租赁企业补贴,单个项目补贴上限不超过500万元。
迅速崛起的“工业4.0”
“工业4.0”最早由德国政府提出战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相较于工业1.0蒸汽时代、工业2.0电气时代、工业3.0信息时代来说,工业4.0被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意在将传统工业生产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最终实现工厂智能化,让工厂直接与消费需求对接。
工业4.0概念最早于2011年提出,但它在中国获得广泛认知还是近几个月的事。今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德期间,中德双方共同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签署双边贸易与相互投资及技术合作协定总额为181亿美元,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工业4.0与我国力推的“两化深度融合”战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具有很高的共通性,因此中德两国合作空间巨大。
行业
观察
迎接新工业革命不能被动等风来
珠三角的民工荒一年比一年突出,人力成本高企,让许多制造业企业难以为继。与此同时,随着工业机器人等智能生产的大规模运用,美欧的制造业正在回流,对中国的制造业形成巨大挑战。过去珠三角依靠廉价人力资源发展成为世界工厂,但如果珠三角不能及时转型升级,在工业4.0浪潮中受冲击最大的就是珠三角这类先发地区。
新的工业革命浪潮给广州和珠三角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蕴藏着重大机遇。首先,珠三角广大的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十分迫切。应对高端制造业向欧美回流和低端制造业向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的趋势,珠三角制造业只能向智能生产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应对人力成本上涨和国际竞争加剧带来的挑战。
其次,推广工业4.0是珠三角中小工业提升品质、补强基础的重大机遇。在德国,中小工业企业致力于将某个领域的技术做到极致,一个家族传承上百年的钢铁企业,百年以来就是研究怎么把钢丝拉得更细。国家工信部总结我国工业四个“基础不强”,包括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不强。而借力于工业4.0带来的智能生产革命,广大的珠三角中小企业有望补足薄弱的工业基础。
再次,融入工业4.0可能是传统制造业企业应对商业模式变革的必由之路。不论是工业4.0,还是我国提出两化深度融合,在技术升级的同时都将带来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当前,电商的迅速发展对不少依靠渠道的珠三角制造业企业形成不小的冲击,生产环节的附加值在价格竞争中有被低估的趋势。业界认为,通过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升级和商业模式再造,未来价值分配或将公平地回到制造业。
在工业4.0时代,广州能做什么?作为老牌工业城市,广州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特别是在汽车等先进制造业领域,这是珠三角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工业4.0的率先应用只能在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拥有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在核心技术上攻关能力最强;此外,广州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程度,有助广州培育制造业服务中心,无论是制造咨询、产业培训还是大数据采集应用,广州都有很强的先天优势。
无论是两化深度融合,还是工业4.0,都预示着新一轮工业革命即将到来。广州不能被动“等风来”,而是主动找风口,乘势而上占领经济制高点,不论从产业能力还是辐射带动能力上,把城市带入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