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以来,围绕物流产业升级的呼声日渐高涨。不过记者也发现,凡是跟物流产业升级有关的,都离不开物流信息化。在全国“两会”上,物流信息化就多次被提及。这不仅凸显了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更为物流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解困“最后一公里”
在今年“两会”上,大家都在关注“靠什么把物流成本降下来”的问题。而许多代表委员给出的答案就是大力发展物流信息化。
当前,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购受到了很多人青睐,但与之配套的物流,尤其是快递却广受诟病,甚至被人戏称为“慢递”,这种现象又被称为快递物流行业“最后一公里困境”。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执行副总裁周云杰就认为,物流企业只有加大投入,进行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整合行业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境。“整个物流资源过于分散,大的物流企业和物流资源的整合远远不够,把所有的物流大资源拆成了小资源,一定会推高成本,这本身就是黑洞。”周云杰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集中度太低,缺乏统一的指导和标准,导致物流行业本身依靠低价无序竞争,造成社会资源重复建设和浪费。
据统计,中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8%,而美国只有8.6%,整体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在智能化、信息化,包括运输的自动化方面,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不管是物流企业还是企业的物流部门,对新的技术应用到物流领域中的积极性较低,还停留在劳动力密集型阶段。物流环节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物联网、互联网、RFID、二维码、EDI等信息技术未能广泛应用,造成了物流资源难以整合,这也降低了货物送达的准确率,推高物流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
而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竞争力”,周云杰建议要关注用户体验,反过来倒逼物流体系的建设。他说:“要从国家层面思考大物流,或者说第三方物流的建设,就要从政策范围内,标准接口方面要有一个整体规划。”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物流信息化和物流智能设备接口的标准;要从国家政策层面思考打造智能化第三方物流平台建设,通过专项资金和政策扶持智能物流网的建设,以行业内龙头企业为代表,建立智能物流网示范平台,最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困境。
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最后一公里”只是物流系统中的一部分,而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环节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撑。
公路运输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公路运输的升级发展意义重大。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就表示,必须找准切入点、加大信息化推动,让综合运输服务插上现代物流信息化、数字化的“翅膀”,成为提升公路运输整体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路径。
零售业被誉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零售企业物流对于现代流通体系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国内家电零售企业龙头之一,国美总裁王俊洲也提到,与家电制造业相对成熟的竞争生态相比,中国家电零售产业竞争主体结构相对复杂。因此,他建议中国家电零售企业应不断探索新型商业发展模式,特别是不断强化在物流配送、信息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战略布局,加快构建覆盖线上线下、实现供需链高效对接的现代零售发展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港口物流的地位与作用日渐突出,而港口信息化、智慧港口已经成为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趋势。全国人大代表、日照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杜传志表示,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也是日照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措施之一。据悉,日照港目前正在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平台打造“智慧港口”,推进E-DI建设,加快完善航运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数据交换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优化物流系统的结构与流程,推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实现高效物流。
从年初《工信部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到“两会”上代表委员的热烈讨论,物流信息化得到了从国家到地方,行业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其支撑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我们有理由相信,物流信息化未来必将得到快速发展,真正实现从支撑到待定产业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