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流向何方,我们看不见,而污水管网却能告诉你——泉州污水管网正向科技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未来3—5年内,泉州地下污水管网将有自己的“数字地图”。
中心城区污水管网如地下迷宫
目前,中心城区污水管网系统主要包括上千公里长的污水管线和浦西、刺桐、水关、湖心、金山、西郊、见龙亭、城东、阳江,东海1号、2号、3号等12座污水提升泵站。
由于历史原因,这些管网设施在服务市民的同时,也存在多头管理、体制不顺、资源不共享、城市管线建设相互不衔接、管线信息分散且标准不统一等现象,使得管理部门对城市地下管线和地下空间了解不够清晰,经常出现重复建设、重复开挖等现象,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对市民生活的干扰
在泉州从事市政工程建设工作多年的郑先生对泉州地下管线的现状颇为了解,他建议:“为了防止地下管网资料不完善,每埋设一段地下管线后,施工方需标明管线的具体埋深、路线等,汇总成资料,形成共享资源,作为将来新管线埋设或维护时的详细依据。”
开发数字化管理应用系统
打破迷宫,首先从城市管线现状资料入手,这是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性资料。特别是对城市污水管线现状资产信息情况进行科学系统的普查、建库以及管理系统开发。
“我们将采用先进的管道检测和测绘技术,查清城市污水管线现状,采用先进gis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自动采集技术以及系统集成技术等,开发建立一套完整和规范化的污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为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规模管网海量数据普查,必须有一个综合数据库提供统一的建库标准来指导和对普查后的数据进行入库管理,才能确保后续数字化管理应用系统的完整性开发。
#page#
据介绍,先期普查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心市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系统,范围主要包括宝洲污水处理厂、东海污水处理厂、北峰污水处理厂、城东污水处理厂四个配套管网系统,实行分流制的污水管和合流制的合流管,管线总长度约1000公里(暂定)。其中,市级管养250公里,区级管养约750公里,服务面积约100平方公里。预计在明年,市级管养的配套管网专项普查及管理系统研发将试点启动,并分期分步组织实施,计划用3—5年时间完成,初步建立具有中心市区污水管网系统“主骨架”主次干管资产信息资料的污水管网数字化管理系统。
“活”地图让污水管网“说话”
等到中心市区污水管网综合数据库标准建库及管理信息系统统一开发完成之后,将绘就让城市污水管网“说话”的“活”地图,并提供管网动态管理“终身履历本”。
“通过软件系统上的‘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模块功能可以便捷、准确地在地图上查询,调用管线设施相关管径、埋深、高程和流向,甚至材质等等资产信息,尤其是泉州老城区,地下管网建设时间久,工程复杂,更是需要这样的功能。”相关人员介绍。
届时,管理人员只需在综合查询界面选择并点击要查找的设施,即可实现查询。同时,该系统设有“管网综合信息发布子系统”,将污水管网各类信息发送到网络上,其他各管线权属单位或公众需要查询的相关信息,也可通过网络查询,便于排水户排水及工程建设。今后,即便遇到挖断管线等安全事故,事故管线的所有信息,包括长度、材质等也可以被很快调出,确保抢险时间。而且,管线普查数据也将对各管线建设单位实现信息共享、公开查询,确保地下管线科学规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