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型客机发动机项目主体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建26日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大飞机发动机计划于2016年完成研制并开始适航取证,“争取让国产发动机能和国产大飞机一起飞上蓝天”。
首次公开的这一“时间表”,是张建在26日举行的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人才招募计划”启动仪式上作出披露的。
今年1月,中国大型客机发动机项目公司在上海揭牌,继通用电气、罗尔斯罗伊斯和普惠三大飞机发动机生产商之后,中国企业开始冲刺摘取大型客机发动机这颗“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8月14日,这家公司将相关研制和发展规划正式上报,并接受专家组的评审。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之林说,中国国产大飞机装上“中国心”并飞上蓝天,可能要分两步实施:一是首批国产大飞机需要购买国外成熟发动机;二是在后续某些机型上,根据用户不同需求可适时换上中国自主研制的发动机。届时,中国将掌握大飞机发动机的自主研制和生产能力。
根据规划,大飞机发动机有望在2016年推出首款,尔后将启动系列化发展。
王之林透露,面向支线飞机的发动机型号也正同时进行研制,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200公斤推力级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有望在今年年底完成样机,这款发动机可用于新舟系列涡桨支线客机和公务机。
从进展来看,经过半年时间,这个项目公司完成了组建管理层队伍、搭建体制架构等“顶层设计”,开始转为关注“人才”这一实现上述目标所必须依托的力量。
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公司副总经理张玉金说,对新诞生的发动机项目来说,人才短缺是最大瓶颈。26日启动“人才招募计划”之后,公司重心将是吸纳项目管理、科技研发、一线生产等全方位人才,历时可能达数年,在这一过程中,适时同步推进具体研制任务。
根据计划,人才引进将分批陆续开展,采取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差异化薪酬激励方式加快吸纳人才,至明年年初将完成包括高校人才、全球高端人才在内的三批人才招聘。
26日率先推出的37个岗位,涉及经营管理、项目管理、科技研发等三类人才队伍,包含总监、部门管理者、高级专员等层级,计划招聘50人。
王之林说,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研发类人才,中国大飞机发动机项目估算需要800至1000人,占全部人才队伍约三分之一。公司将通过招聘高校新进人才、社会成熟人才、国际上引进高端人才等三个途径,加速填补缺口,且“没有国界限制”。
在一线生产人员方面,公司将通过国内专业院校选拔、培养一批蓝领工人,计划在2至3年充实到位。
在航空业界看来,研制飞机发动机可对产业链建设和经济拉动产生显著效应。日本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将民用船舶业对产业拉动以1元钱计算,那么汽车为80元,而大型客机为800元,航空发动机为1400元。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这一项目带动起的产业链,有可能为中国提供强大的经济推动力,并推动原本较为薄弱的电子工业、数控机床、锻件制造、复合材料等行业实现产业提升。
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60亿元,控股股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占40%股份,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和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各占15%股份。公司业务范围包括民用飞机发动机及相关产品的设计、研制、生产、销售、维修、服务、技术开发和技术咨询等。
这家公司余下的30%股份,目前已“虚位以待”逾7个月。王之林说,这部分股权正处于遴选阶段,对民营、海外等资本性质将不作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