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数字水泥网转载了第一财经日报黄海的一篇文章《海德堡水泥集团高管施浩然:并购是我们一贯策略》,海德堡水泥集团中国首席业务总监施浩然(Albert Scheuer)对该记者说:“在海德堡水泥130年的历史中,前100年都是通过收购来发展的,其间我们只新建过1条生产线。”这句话值得中国水泥企业界的领军人物、大型水泥集团的老总们深思,再深思!
长期以来,我国水泥企业一直以外延式扩张来扩大生产规模,使企业成长壮大。这是一个重要的方式,但不是惟一的方式。海德堡的发展历史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发展成为大型跨国水泥集团不是靠不断地建新线,而是采取兼并重组的方式来取得的。
其时,不只是海德堡。看一下拉法基和其他的国外大水泥集团的发展史,都可以找到兼并重组在企业迅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其时,也不只在国外。近年来拉法基在中国产能的迅速扩张,成就了西南地区水泥的霸主地位,也不过在都江郾建设了两条线;豪西盟控股华新,将控制湖北及周边的水泥市场,产能一跃增长两千多万吨,他一条线也不用自己建。
再看国内的企业,最有实力的海螺水泥,几年来产能扩大到六千万吨,基本上都是靠新建生产线,成绩斐然,但投入的财力、人力、物力之大自不用说;华新水泥产能扩大到两千多万吨,建新线使资金短缺,以至于连控股权都拱手相让。
自然,外延式扩张是企业规模化的一个途径。何况我们有我们的国情,还有我们计划经济时期累计下来的经验和习惯。但是到了市场经济的今天,在水泥行业潜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难道我们堵住了“低水平重复建设”之后还要搞“高水平重复建设”吗?
我们常说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学习先进的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这是我们一直倡导的,而且我们的一些企业集团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当然还要不断学习。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如何发展成长,在这个根本的问题上我们却学得不够。应当指出,国外大水泥企业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策略是我们首先要研究、要学习的。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回答了记者提问时指出:“近年来,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达国家水泥企业在我国兼并重组也大大加快,都想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几个生产规模巨大、产品竞争力更强的水泥企业巨头,通过规模扩张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来强化竞争力。在水泥企业加快联合重组的同时,我国水泥行业组织结构却没有显著改变。”
因此,在《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中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水泥工业通过资产重组、联合以及股份制等形式发展跨部门、跨地区的企业集团。重组水泥企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龙头,推进强强联合和兼并重组小企业。
《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的贯彻执行,战略重组的实施,企业成长方式的转变,集中度的提高,水泥工业的振兴,我们寄希望于水泥企业,更寄希望于大型水泥企业集团肩负起历史的责任。
来源:数字水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