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国的GDP增长9.5%,在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的经济政策环境中,电工行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进出口贸易总额再创新高,行业总体经济运行步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
行业经济运行特点
——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销增长双超。2004年电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0731个)完成工业总产值(现行价)7872亿元,同比增长37.3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486亿元,同比增长38.3%,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的增幅不仅分别高出2003年8.87和9.08个百分点,更高出机械工业产值、销售的增幅9.96和10.6个百分点,经济规模总量逐年扩大,是机械工业13个大行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
——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利润总额增幅连续攀升。2004年电工行业实现利润(盈亏相抵后)428亿元,同比增长48.14%,不但高出2003年利润总额增幅12.34个百分点,是2002年利润总额的2.3倍,而且高出机械行业利润总额增幅31.33个百分点,行业的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6.8%,比2003年减亏4.49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2107亿元,同比增长34.4%,高于2003年增幅11.73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9%,比2003年提高18个百分点。电工行业中的14个小行业利润总额的增幅超过30%,整个电工行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重点发电设备产量超常规增长,增幅连续累计11个月超过90%。由于电力需求强劲拉动发电设备产量2004年达到7138万千瓦,同比增长90.87%,(1~2月增长99%、1~3月增长105%、1~4月增长95%、1~5月增长116%、1~6月增长100%、1~7月增长107%、1~8月增长107%、1~9月增长102%、1~10月增长103%、1~11月增长99%、1~12月增长90.87%)火爆行情历年少有。其中,水轮发电机组完成1121万千瓦,同比增长83%,汽轮发电机完成5953万千瓦,同比增长92%,在火电设备中:30万千瓦机组由2003年34套增至62套;60万千瓦机组由2003年12套增至28套。电站锅炉完成23.4万蒸吨,同比增长73%,电站汽轮机完成4081万千瓦,同比增长48%。其他电工类产品如:交流电动机、变压器、高压开关板、电焊机的增幅均保持在20%以上。
——新产品产值创历史新高,增幅列机械工业13个大行业首位。2004年电工行业新产品产值完成965亿元,同比增长44.66%,即高出销售
产值增幅6.67个百分点,又高出机械工业销售产值的增幅17.07个百分点,增幅居机械行业之首。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电、输变电企业生产的新产品相继投入运行,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进出口贸易额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2004年电工行业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528亿美元,同比增长43.18%,其中:进口总额274.64亿美元,同比增长48.54%;出口总额253.68亿美元,同比增长37.8%,虽然出口总额排在机械行业出口总额首位,但是进口额持续增幅过猛并形成贸易逆差20.96亿美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特别是低压电器、高压开关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逆差额分别达40.76亿美元、1.85亿美元,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值得关注的两种现象
——2004年发电设备市场可谓有喜有忧。电力供需矛盾的加剧,急需尽快提高装机容量,火了发电设备制造业:订单饱满、产销两旺,发电设备产销量创历史最高纪录,大容量机组(30万千瓦、60万千瓦)的成批量投产,高技术参数新产品的涌现,标志着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正在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新的跨越,这些成为行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发电设备制造业的超高速增长,还带动了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产业,激活了输变电设备、电机电器用电设备等整个电工行业。然而,在一片繁荣景象的后面,也带来一些隐忧。目前,发电设备生产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是:2004年~2006年任务量过于集中,在2004年已完成7100万千瓦的基础上,2005年、2006年根据需求预测,还要继续增长,各企业感到生产能力不足;更为忧虑的是,大起之后会否大落。由于发电设备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原材料、大型铸锻件等物质资源紧张,价格大幅度上涨,订货周期长,交货期无法保证。同时制造成本的大幅度上升,致使经济效益的增长与生产任务的增长比例不协调。
——量大面广的基础电工产品供过于求的矛盾加剧,资源整合速度加快。这几年,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大环境相对宽松,电工行业的一些小行业,诸如低压电器、普通电线电缆、中小型电机、电焊机、中小型变压器、电动工具等行业的技术附加值较低的基础电工产品,由于受需求增长刺激,市场准入门槛低,产能扩张过快,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加剧,竞争的主要手段是靠低价格。然而由于近两年来原材料价格的持续大幅度上涨,利润空间所剩无几。一些靠技术、品牌和规模化生产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已显现其竞争优势;一大批综合竞争力不强的中小型企业,单纯靠低价竞争维持生存难以为继,这些企业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优胜劣汰的考验。这一现象在当前电工行业经济发展进程中已初步显现。
出路在于加速结构调整
2004年,电工行业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速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一些龙头企业实现了跨地区的联合、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集团。预计今后行业内的多种形式的联合重组,进行资源有效整合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另外,2004年电工行业一些重点企业,在加速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结构调整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全行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45%,位于机械工业各行业之首,这样高的增长速度是近年来没有的。全年共有42项科技创新及新产品开发获得全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5项重大科研成果获一等奖。这标志着电工行业在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建设、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当前宏观经济有利于电工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抓住机遇,不断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