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电力工业:以改革促进竞争

电力工业:以改革促进竞争

发布时间:2004-09-23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电力工业

导  读:

        新中国的电力工业经过5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快速发展,电力供需形势经历了过去的严重短缺到目前的基本平衡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已掌握了30万、60万千瓦的亚临界大型机组的设计制造技术,电力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已进入超高压、大电网、高参数和大机组的时代,计算机调度自动化系统已普遍应用于电力生产,生产管理现代化手段先进,基本实现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接轨。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提高电力工业的竞争力已成为有关各方的共识。 

      到200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达到3.19万千瓦,发电量13600亿千瓦时。到2001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已达到3.34亿千瓦,发电量达14650亿千瓦时,发电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二,电力工业已经基本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50万伏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线路发展迅速,“十五”期间将基本形成大区电网,打破各省自我平衡的局面,实现更大区域内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1998年开始城乡电网改造,在全国范围内完善了配电网的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制约城乡居民用电增长的因素。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快速的增长,必将进一步促进电力工业的发展,预计“十五”期间每年将净新增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电力工业在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业垄断管理、思想观念以及市场竞争意识等方面均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管理体制落后。建国以来,国家对电力工业是按计划安排投资建设,电力生产按计划分配,形成了发、输、配高度集中的行业,这种模式在当时计划经济、电力供应短缺的情形下,对保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工业规模的扩大、独立发电企业的增多,特别是电力供求关系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以后,老的管理模式、旧的体制已显得力不从心。这种旧的模式已成为制约电力工业以至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有效的配置。  

        市场意识淡薄。由于发、输、配的集中和垄断,电力企业可以不管投入多少、成本高低、市场如何,均可计入电价,“实报实销”,其结果是不断推动电价的上升,电价水平居高不下,致使一些消费者因电价过高而减少用电。电价的确定以单个电厂的成本加利润,一厂一价甚至一机一价,完全脱离市场经济规律,没有竞争,鼓励了高造价高成本,疏于管理。电力企业缺乏开拓电力市场的动力,市场意识不强。  

        竞争机制难以形成。电力工业同铁道、民航、电信一样,长期以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薄弱环节,也是基础产业,多年来形成的独家经营,自成体系,发、输、配为一体的垄断性行业。现行的电力体制造成市场封闭、条块分割,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清洁、优质的水电、风能、太阳能发展缓慢。发电环节没有公平的竞争规则,一些清洁、高效的大型机组不能充分发挥效益,而许多能耗高、污染严重的小机组都在满负荷运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还将不断增长。目前社会要求打破行业垄断的呼声日益高涨,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成为大势所趋。  

        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电力工业持续发展的体制与机制。电力体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体制改革要有利于电力工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如果电力“供不应求”,就会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目前我国人均装机约2500千瓦,用电量1000多千瓦时,用电水平很低。电力体制的改革必须要有利于电力工业保持持续稳定地发展,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要有利于增强电力企业的市场意识,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近几年,我国的电力供应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供需矛盾缓和,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初步具备了按市场经济规律,实行竞争机制。又由于我国的电力市场广阔,亟待开发,通过改革逐步解决电力企业生产成本高、价格贵、效率低的问题,让广大消费者能得到实惠,应将电力企业引入竞争机制,增强企业的市场开拓意识。  

        三是要有利于打破行业垄断。电力行业垄断经营,企业缺乏自我约束机制,缺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改善服务,用户没有购电选择权,也不利于垄断行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改革,要在体制上保证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真正实现依靠市场配置电力资源,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打破行业垄断,推进技术进步,做到优胜劣汰,理顺发电、输电、配电企业同广大电力用户间的经济关系,实行公司制改造、资产重组和结构优化。  

        四是电力体制改革应本着政企分离,加强监管,厂网分开,资产重组,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竞价上网,公平交易的原则,逐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范围广,不仅要解决现行体制中存在的许多弊病,同时还要解决经过改革后增强电力发展的动力,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以适应新的形势和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使电力工业发展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m6us.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我国仪器仪表发展的战略研究

下一篇:医药行业未来五年态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电力工业
  • 施耐德电气深耕中国,与电力行业共成长

    中国电力工业大步前进,作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专家,施耐德电气有幸参与并见证了整个伟大历程,与合作伙伴和广大用户一起,推动了中国电力工业的转型升级。

  • 智能电网全面建设将加速低压电器行业转型升级

    我国低压电器行业在经济形势不稳定、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趋于高位并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不利形势下艰难的度过了“十二五”开局之年。

  • 电力工业“十二五”投资将达5.3万亿元

      未来五年,我国电力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日前牵头完成的《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国电力工业投资将达到5.3万亿元,比“十一五”增长68%。   今年4月份,中电联启动了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工作,行业内主要企业和科研机构均参与

  • 第十三届国际电力设备及技术展览会10月19日在北京隆重开幕

      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十三届国际电力设备及技术展览会(EPChina)暨第六届国际电机工程及电工装备展览会,将于2010年10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再度隆重举办。   EPChina是中电联的重大品牌项目,得到了全行业鼎力支持,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

  •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史

    中国的电力工业从1882年第一座电厂建成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经历了67年,装机总容量才达到185万千瓦。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到1980年全国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6500万千瓦。1981年到1999年的19年期间,新增装机容量就超过2.23亿千瓦。“六五”期间电力年消费平均增长6.52%,“七五”期间为8.65%,“八五”期间为9.99%,呈急剧

  • 非洲的核电之梦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日前在坦桑尼亚表示,非洲国家可以通过区域性方案和平利用核能,提高生产力,确保能源和粮食安全。巴拉迪此言的背景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对开发利用核电表示出兴趣。继南非、尼日利亚、埃及和肯尼亚之后,东非国家乌干达近日也成立原子能委员会,正式加入发展核电的行列。   

  • 2008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表明节能减排成效显现

      2008年,电力行业经受了多重困难的严峻考验,圆满完成了全国经济运行和奥运保电任务。全国电力建设与投资结构继续加快调整,电力新增生产能力持续较快提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电力消费需求减缓,发、用电量增速大幅回落;电力节能减排成效继续显现。     2008年,南方部分地区遭遇百年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

  • 改革开放促进电力工业大发展

    改革开放30年,电力工业和各行各业一样,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辉煌成就,单就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来说,2007年达到7.13亿千瓦,跃居世界第二位,比1978年的5712万千瓦增长了近11.5倍。这样的发展速度当然是在全国改革开放总的形势下取得的,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措施。电力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