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31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开舱及搭载物交接仪式日前在北京航天城举行,75个搭载实验项目单位的近千件(份)搭载实验材料全部出舱移交搭载单位。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是我国面向空间站运营和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全新研制的航天器,于5月5日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5月8日顺利返回东风着陆场,5月15日运抵北京。后续,各搭载单位将陆续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实验。
开舱仪式活动现场移交的既有陶瓷材料3D打印装置,也有农作物、中草药等种子,还有时间触发控制电子系统试验装置、立方星试验部署器、采油微生物菌种和青少年科普试验物品等,涉及基础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辐射生物学、行星保护、作物与林草花卉育种、中草药和芳香植物育种、食品营养和酿酒、空间生物、生物医药和微生物空间诱变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这个搭载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搭载这两个国家的国旗,对两国友谊、两国合作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它会增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支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现场,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航天科技集团有关负责人还向巴基斯坦驻华大使移交了巴基斯坦国旗,向阿根廷驻华公使移交了阿根廷国旗。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娜格玛纳·哈什米说:“感谢我们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我们的老朋友将我们的巴基斯坦国旗送往太空,相信在巴基斯坦播报这条新闻时,大家都会欢欣鼓舞。”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发射升空后在轨飞行67个小时,轨道高度300~8000公里,期间穿越范艾伦辐射带,接受的空间总辐射剂量和微重力环境与以往神舟飞船、天宫空间实验室等所经历的空间环境有所不同,为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宝贵机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载人航天工程的历次任务都搭载了一批具有科研价值或社会效益的项目,此次利用新一代载人飞船首次试验的机会,我们也搭载了空间育种、空间生命科学以及文化相关项目,充分发挥了载人航天工程促进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现场出舱的物品中,太空育种是为了验证在太空中各种种子的生长状态,从而优中选优,这与探索我国未来国际空间站的生命保障技术直接相关,因此备受关注。记者从航天产业创新联盟了解到,本次搭载移交的创新项目中,农作物有近千种,其中包括海南热带作物种子、云南高原花卉和宁夏、贵州、内蒙古、新疆以及黑龙江的特色作物种子。周建平介绍:“我们也搭载了很多种子,搭载种子的目的是想通过太空辐射获得不同种子的变异,从里面选育更好的品种。”
除了各种种子,人类首次立体光刻的3D打印装置在现场也非常吸睛,它的技术非常精细,与以往太空制造以丝质材料为主不同,这一次是首次将这样的技术应用到了陶瓷和金属软材料当中。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太空制造室主任王功介绍,这次成功的实验将人类在轨制造精度提升至微米级,陶瓷具有硬度高、耐高热耐腐蚀等特点,未来可以实现在空间站直接制造零部件,其生物相容性还可以用于生命科学研究。
王功说:“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我国正在部署载人月球探测。月球上面富含大量的硅酸盐材料,都是陶瓷这一类的,所以我们这次试验的技术应该说长期来看可以在月面进行应用。”
本次搭载的物品中,也包括一些为了推广航天文化而搭载的物品,让航天科普更加深入人心。周建平说:“当然,搭载活动也有些是文化活动,如(搭载)邮票、土壤,也是让航天和社会、和公众(关系)更加密切,也是一种推广航天文化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