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强力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在我国也呈现出群雄逐鹿的格局。
近年来,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去年底,已拥有72家机器人关联企业,产业规模近30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8位。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急需在产业规模、市场结构、控制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才能无愧于“科技强省”和“装备制造业大省”的称号。
“三个伙伴”各领风骚
省科技厅高新处副处长武鹏告诉记者,我省机器人产业门类齐全,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各领风骚。
6月14日下午,记者如约来到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采访。一进实验室,见地上停放着几台比小板凳略大的履带式机器人。研发团队的同学拿起遥控器向记者演示,小家伙来去自如,4只臂膀时而缩回,时而伸展,“两只眼睛”发出耀眼的光芒,遇到障碍物便能自动停下来。随后,记者在同学们的带领下来到楼顶平台,只见在用钢架搭起的复杂路段上,小家伙时而爬坡,时而上下楼梯,游刃有余。
该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马宏伟说,记者看到的小家伙是“煤矿救援机器人”,属特种机器人的一种。它能进行矿山环境安全巡检、爆炸品和危险化学品处理、火灾及坍塌现场的救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们就致力于煤矿巡检机器人的研究,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代了。
我省服务型机器人的研发能力可与发达地区一比高下,由西安交通大学梅雪松教授领衔研制的服务型机器人在全国相关赛事中屡屡夺冠。6月16日,记者来到西安交大机械学院,见机器人实验室里摆放着一高一低两个小家伙。与前面的救援机器人相比,它们更像“人”,有脑袋、双臂和躯干,一双眼睛“忽闪忽闪”,还能和人进行简单的交流。研究生许瑨向记者介绍:“它们分别叫小冬和小秋,能干的活可多了。给小孩辅导作业、帮医生查房、给腿脚不便的老人送东西、在场馆迎宾等等,是未来智能家居的必备设备。”
当天下午,记者在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见到了机器人家族中“威武”的一员——工业机器人。它更像巨人的一只臂膀,固定在一个能360度旋转的圆形基座上。车间里,十几只“臂膀”一起舞动,蔚为壮观。一旁的尚俊云副所长告诉记者:“这只机械臂有6个关节,别看它貌不惊人,其中减速器、电机、运动控制器、驱动器四大核心部件所蕴含的科技含量却非常高,除了减速器,其他三大部件我们所是省内做得最好的。但工业机器人的一些关键技术还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我们还得不断加强自身的研发实力。”
产业链亟待完善 技术转化需加快
陕西省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西安交通大学梅雪松教授说,为了抢占机器人产业制高点,我省于2015年成立了陕西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了我省机器人产业集群雏形,但是产业化程度仍然很低,制约产业发展的两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导致竞争力差、效益差;二是校企、银企对接的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机器人新技术转化难。
前文提到的“小冬”和“小秋”两个服务机器人,外壳、底盘和减速器这些部件都是从南方购进。成本5万多元,仅一身行头(塑料壳)就得二三万元,占到成本一多半,导致利润低下,削弱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样,据西安科技大学研发团队薛旭升老师讲,矿山救援机器人里像婴儿巴掌大的一个电机就得两万多元,需要从日本进口,如果这些机电部件能实现国产化,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利润就会大幅增加。精密机电研究所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每年卖出500台至1000台,全部销往省外,在省内几乎无人问津,说明我省制造企业主动谋求生产线转型升级的愿望还不够强烈。
梅雪松说,比如一家企业想投资做服务机器人,这项技术和专利究竟值多少钱?由谁来评估?研发团队的老师和大学、企业之间技术转让费、股权怎么划分?这一切,还得从制度层面解开这个结。
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马宏伟也有同样的感受,他说,目前我省大学让科研成果走出校门的意识还不够强,总觉得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大学不够主动,金融机构和厂矿企业投资新技术的意愿又远不如南方省市强烈,作为科研大省,科技成果压箱底的现象司空见惯。
多方协作攻坚克难
我省如何发挥科技强省的优势,在机器人产业上迎头赶上兄弟省市,为“陕西制造2025”增砖添瓦?
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马宏伟认为,机器人从研发到制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顶天立地,才谓“工”;研发“工”作完成后,需要给“力”。工+力=功,从“工”到“功”,需要注入动力,具体来说,需要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
立足学科前沿,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解决“顶天不高”的问题。目前我省高校申报一个基础科研项目,省上给的经费有限,制约了基础研究的发展。
面向工程实践,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解决“立地不稳”的问题。比如井下采煤机器人的惯性导航系统、机器人的传感器和关节控制元件等,成熟的理论如何转化成技术,需要若干个团队形成合力,共同攻克。
应建立大学、企业、金融机构三方协同创新机制,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不快、动力不足的问题。我省校企联合申报一个高科技新产品生产项目,省上给的补贴还不到周边省市的1/5,省上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设立机器人研发专项基金。同时,政府应该引导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投资高科技项目,加快我省由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型的步伐。
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广东,制造企业如果采购本省机器人,政府每台补贴采购价的30%。安徽芜湖一家在全国名列前茅的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政府投入就占60%,在土地、税收等方面都有优惠,这些陕西都可借鉴。
现在,无论国内国外,机器人产业都进入了高速增长的爆发期。最近,南京、广东的几家机器人企业正在与梅雪松秘书长洽谈,想跻身陕西的机器人产业联盟,一来想推销自身产品,二来想借助陕西的研发实力实现自身产品的更新换代。我们更应该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拿出只争朝夕的气魄,迎头赶上发达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