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宁市加快引进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铝精深加工、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等一批先进装备制造业,以重大项目为抓手,让越来越多类似中车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焕发出勃勃生机。
“南宁地铁南宁造”开创新历史
2015年12月27日,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
伴着一声鸣笛,“南宁造”的首列地铁车辆犹如长龙般缓缓驶出厂房,绿丝带“缠绕”车身,车前“南宁地铁南宁造”的标识清晰醒目。
从此,南宁结束了无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历史,“南宁地铁南宁造”填补了广西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的空白,开创了南宁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新纪元,中车南宁基地也将打造成为中国中车辐射西南及东盟地区的重要制造基地。
本地化地铁列车的诞生正是中国中车与广西及南宁市推进战略合作协议落地的成果——
2010年7月,中国南车(现中国中车)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1年12月,中国中车与南宁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中车将南宁作为打造优势产业、吸纳优质资源、布局广西、辐射东盟的重点产业基地;
2012年6月,中车株机公司与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南宁中车铝材精密加工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10月,中车株机公司与南宁轨道交通集团合资成立“南宁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从签署协议伊始,自治区、南宁市热切关注项目的建设进程,报建审批事项紧锣密鼓地完成,配套资源和政策支持到位,推动南宁中车轨道交通(一期)项目落地、建设迈上“快车道”。
项目建设仅一年,便实现“南宁地铁南宁造”首列车辆下线,标志着南宁先进装备制造业在继南南铝高端装备新材料之后,取得又一项重要突破,对南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南宁中车拿下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随着南宁市走入“地铁时代”,越来越多市民关注地铁及其配套产业的发展。“今后的‘南宁造’地铁会是什么样?功能是否会做一些升级?”不少市民期待着接下来的2号线、3号线等地铁列车惊艳亮相。
近日,记者在南宁中车轨道交通(一期)项目现场先睹了地铁2号线的芳容——和市民熟悉的身披绿丝带的地铁1号线地铁车厢不同,新供应的地铁2号线列车外观变成了“朱槿红”,对客室座椅和扶手杆的优化设计、车辆地板布的无缝拼接等工艺升级,将进一步提升乘坐舒适性。
“其实,五年来广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惊喜蜕变,‘南宁地铁南宁造’也早已深入人心。”南宁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谏表示。
他透露,2016年南宁中车完成南宁地铁1号线11列车辆制造、调试与交付,实现销售收入3.01亿元;2017年预计完成南宁地铁2号线18列车辆制造、调试并交付任务,实现收入4亿元。
地铁列车正在跨马加鞭地生产,产品质量也要不断提升,与国际高端管理技术标准接轨。为此,南宁中车于2016年1月启动IRIS体系建设,11月18日通过法国贝尔认证公司审核,获颁IRIS(国际铁路行业标准)认证证书,成为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首家具备轨道交通装备整车制造资质的企业。这标志着南宁中车产品质量管理已达到国际轨道交通行业先进水平,拿到了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从而为未来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延伸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
地铁改变了南宁人的生活圈,更是改变了南宁市的产业格局,为南宁乃至广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插上了翱翔的翅膀。
“说起中车选择南宁的初衷,看中的是其区位和资源优势。南宁乃至广西具有丰富的铝资源,铝合金的应用实现了地铁车辆的轻量化,而且南宁作为面向东盟的桥头堡城市,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李谏分析说,随着这几年中车深耕南宁市场,这些资源、区位优势已经逐步转化为产品优势,当初的目标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将南宁逐步打造成为中国中车辐射西南及东盟地区的轨道交通装备重要制造基地。
未来的南宁中车,正以立足南宁,服务西南,辐射东盟,形成“1+X”“1+Y”产业格局,搭建轨道车辆整车制造、铝材精密加工以及关键零部件三大制造平台,着力打造西南地区主要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南宁中车将进一步依托南宁优质资源,打造优势产业,延伸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本地化制造、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用工、本地化服务、本地化营销”战略,发挥区位优势,与中车马来西亚“东盟制造中心”南北对接,积极开拓泰国、新加坡、老挝等东盟国际市场,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让越来越多的“南宁造”先进装备制造产品“走出去”,让世界看见“南宁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