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上海临港地区2017年首批36个智能制造产业专项通过评审进入立项,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近19亿元。强化从“制造”转为“智造”的技术支撑,该地区正在推进以智能制造研究院为主的科研支撑平台,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为核心的信息数据平台,以工业4.0实验室、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工业4.0综研院为主的共性技术平台,以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和示范应用单位为依托的协同创新平台。
根据上海市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临港地区是全市唯一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特色集聚区,也是科创中心建设的主体承载区。为此,临港地区制订了行动方案,以构建产业生态体系为核心,加强重点项目、功能平台、专业园区、环境营造等关键领域的布局。2016年是临港地区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心主体承载区建设的第一年,当年立项扶持智能制造项目63个,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约31.6亿元。
为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今年,临港地区对产业专项进行了完善和调整,重点围绕共性平台、试点示范、重大装备和重点产品研制、支撑环境建设4个专题,共性技术研发与转化平台、工业互联网产业支撑平台、脑智云支撑平台、智能工厂、智能制造新模式与解决方案等18个方向,深入推进智能制造中心建设。
强化从“制造”转为“智造”的技术支撑,临港地区正在推进以智能制造研究院为主的科研支撑平台,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为核心的信息数据平台,以工业4.0实验室、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工业4.0综研院为主的共性技术平台,以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和示范应用单位为依托的协同创新平台。五大平台从基础技术研究、标准验证、体系评价,到数据采集应用、专项技术研发,再到流程规划、方案集成,初步形成了从原始创新到集成创新,再到产业应用的智能制造共性技术研发及应用生态链。其中,智能制造研究院侧重于传感与物联、机器人及其应用系统、工艺与装备等基础研究,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侧重于工业大数据标准制定及数据采集、应用和管理,工业4.0实验室侧重于智能制造评价体系、生产流程规划及人才培训,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侧重于智能制造标准及验证,工业4.0综研院侧重于智能工厂方案集成。
产业是智能制造的核心。临港地区三年内将形成300万平方米科研办公空间,以产业集群为核心,推进脑智工程、光电子、语音、海洋高新、信息软件、环保工程等智能制造产业项目落地。此外,集成电路装备、机器人、新材料、民用航空、再制造、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一系列专业园区也在相继启动或延长产业链。
不同制造领域的一批示范项目相继形成了标志性应用。日前,临港的新昇半导体、沪东重机两个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进入国家工信部2017年智能制造专项拟支持名单。围绕核电、航空、航天、新能源、海工装备、IC装备等领域,一批智能化示范工厂也在陆续实施,以工业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和信息集成平台为基本架构,临港地区一批装备制造企业正在整合原有的业务流程,输出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根据临港地区推进科技创新中心主体承载区行动方案,未来三年,聚焦“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低碳制造”领域,临港地区将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重点培育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先导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海洋装备、智能汽车三大支柱产业,积极拓展软件及信息服务、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航空航天、节能环保四大新兴产业,形成“2+3+4”的产业体系。
此外,落户临港地区的上飞装备智能工厂首个无人车间也在近日启用,这是目前国内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生产线。无人车间只看到忙碌的AGV搬运车、精准上下料的工业机器人和飞速运转的五轴数控加工中心。从虚拟设计到自动生产,智能制造使得多品种、小批量的定制化成为可能,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这些产线的建设和升级正是得益于临港地区智能制造政策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