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被称为老人节。近年来,随着中国老龄化加剧,中国社会结构性矛盾也越显突出,为应对老龄化,中国的专家学者可没少出谋划策,相关养老与医保也在积极的统筹之中。要说应对老龄化,我们的邻居日本倒是个非常好的借鉴对象。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数据,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2.9%,在超老龄国家中居第二。中国还处于老龄化社会,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数的9.1%。
传统观点认为,大规模的人口老龄化会破坏经济增长,而日本空前的老龄化趋势给该国的经济未来蒙上了巨大的阴影。其中的逻辑关系是:老人非但失去了生产力,还要耗费养老金和医保资源,无法再通过工作、赚钱、支出或纳税为增长做贡献。然而,日本的老年人掌控着整个国家家庭资产的60%,在消费支出中占据50%左右的高份额,消费能力很强。
也正因如此,日本的老龄化能够刺激一些产业兴起,最明显的就是智能化和自动化产业的兴起。日本统计数据显示,日本老年消费市场的价值已经超过100万亿日元/年(约合8000亿美元),而且有望增至1万亿日元/年。
日本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绝对属于世界一流。日本人形机器人如此发达某种程度上也是受日本老龄化问题的刺激。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发布研究成果称,在未来10~20年之内,日本所有劳动者49%的工作将可能被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代替,美国劳动人口的47%、英国的35%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代替。研究指出,网络维护员、建筑施工人员和出租车司机等职业将被代替的可能性较高。
从上世纪70年代日本就开始研发和使用机器人。2005年日本有37万个机器人在工作,约占世界拥有量的40%。受经济长期低迷的影响,到2012年底,在生产线上工作的产业机器人拥有量降至31.5万台,仍占世界总量的30%。
在日本老龄化的大背景下,生活服务型机器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据日本机器人工业会预计,2015年日本产业用机器人产值将突破1万亿日元大关,到2020年,包括产业机器人和家庭生活服务型机器人,日本的机器人产值将达到2.8万亿日元。
对于日本社会的极度老龄化刺激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机器人产业的兴起反过来有助于解决日本社会的极度老龄化问题。
目前中国也将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然而,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与日本还有很大差距,而且面临三大风险:应用低端化、市场边缘化和技术空心化。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报告,中国市场2013年占全球机器人市场的1/5,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的市场。2014年已上升到1/4,中国已成为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2014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增幅高达54%,预计未来10年乃至15年,中国一直会保持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的趋势。
在短短三五年内中国机器人产业实现了爆发式发展,但是,中国机器人的质量却不容乐观。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曲道奎称,中国机器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在机器人技术层面,多关节机器人国外公司占了90%的市场份额;二是在机器人作业难度上,在焊接机器人市场,国外公司占了84%的市场;三是在行业应用上,在机器人高端应用集中的汽车行业,国外公司占了90%的份额。
由此可见,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并不像它所表现的那么强大。但是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也在加剧,目前想要靠机器人产业解决中国的老龄化问题,看来不太可能了。那中国的老龄化问题究竟要靠什么解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