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管工业互联网或者工业4.0的叫法,简单理解,未来的工业会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在被媒体问及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的区别时,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回答道。
7月20日,这位跨国公司的中国掌门人正在上海出席GE一年一度的数字工业大会。这场峰会的主要目的,是在中国市场布道GE的工业互联网战略。
GE全球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在2012年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理念,并希望他所在的工业巨头能引领这一转型。通过机器搭载的感应器实时收集其运行数据,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后转化为有价值的见解,用以帮助客户提高效率——这是GE对工业互联网的憧憬。
“每一家工业企业都应该成为软件公司。”伊梅尔特曾这样表示。在他的治理下,数字化转型成为GE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在位于上海的科技园内,GE刚斥资1100万美元新建了一座数字创新坊,用于向客户推广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研发服务。除美国本土之外,这是GE开设的第一家数字创新坊。
新建数字创新坊仅是其在中国实施工业互联网战略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在未来1年到1年半的时间内,GE将把工业互联网的示范试点项目逐一落地。在中国市场,GE已在航空、医疗以及能源等领域开展此方面的探索。这些领域中,GE原本就有飞机发动机、CT设备和发电机组等硬件产品的布局。
东方航空(600115.SH)可能是GE中国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两者的合作始于2014年3月。在合作之初,GE航空集团的工程师们尝试为东方航空提供一项远程体检服务:运用大数据来预测飞机的发动机在何时需要检修。在此之前,维修时间的确定通常采用人工定期检查的方式,并不高效。
此后,双方的合作还拓展至飞行员培训领域。东方航空飞行安全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谷剑介绍称,今年年初,双方合作开发了一款名为My Flight(我的飞行记录)的软件。飞行员打开这款软件,可以查阅自己每次飞行的数据,并将其与机队平均值进行对比,以此提高飞行品质,减少不安全事件出现的可能性。
在这一工业互联网项目逐渐成熟后,商业化也纳入了GE的考量。段小缨透露,利润分成将是GE与东航合作的商业模式之一。在所提供的工业互联网服务为东航节省的费用中,GE将从中获取部分作为服务费用,不过GE并未明确此方面的细节。
类似东航这样的工业互联网试点,也在华能集团、大唐电力等能源客户处展开。段小缨称,明年工业互联网项目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目标是1亿美元。和去年GE在中国市场80亿美元的销售总收入相比,这看起来并不算一个很高的数字。
但想在中国市场实现“从0到1”并不容易。在数字工业大会期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就提及,“许多中国企业在数字化领域并没有足够储备,为此需要增加大量投资,在短期内可能没有回报或者回报不会很明显。”
在他看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速减缓,制造业也开始遇到瓶颈,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进行类似工业互联网这样的转型升级,将是非常艰难的决定。
而段小缨认为,在某种意义上,缺乏足够的硬件准备也许会成为后发优势。“建新房子容易,还是老房子改造容易?”她反问说。
GE数字集团全球渠道及战略联盟负责人登齐尔·萨缪尔森(Denzil Samuels)则表示,讨论何时在中国推广工业互联网并不重要,如果我们不做,别人也会做。
在公司架构层面,GE也在进行调整,以适应从工业公司向软件公司的战略转变。去年9月,萨缪尔森所在的GE数字集团宣布成立。它是GE的第八大业务集团,将集合公司原有的软件和IT职能。
数字集团在中国的员工人数今年将扩充至两三百人,绝大部分都招聘自外部的IT公司。段小缨表示,它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硬件设施以及软件平台,并协助航空、医疗等集团,开展工业互联网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