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大企业掌握着市场和订单,中小企业却手握大量技术积累,是创新的主力军。一组数据表明,日本有380多万在册登记企业,其中小微企业320多万家、大企业1万多家,中小企业虽然只有55万家,但却雇用了2200多万员工,接近就业人口的一半。它们的生存主要依赖大企业的订单,面对大企业的衰败或转型,中小企业积极转型升级,逐渐成为日本经济界的中坚力量。
创立于1968年的滨野制作所,是一家典型的中小企业,原来的主营业务为精密钣金加工,随着日本大企业生产向海外迁移,企业开始失去订单。在困局面前,滨野制作所转型做试作品,即产品设计未定型时所制作的原型样板、样机,并使用IT技术进行过程管理,将产品“短交期”做到极致,客户数从原来的4家扩大到1500家;
又如日本电镀公司,成立于1956年,主要经营手机镀金业务。2000年,由于进行了众多无效的设备投资,该公司负债超过10亿日元,濒临破产,而且不少内部员工认为手机镀金是夕阳产业,非常保守且不愿意创新。
此时,新就任的女社长积极开拓新领域,发展金属丝电镀,并把全部业绩情况向员工公开,承诺不解雇任何一个员工,同时加大培训力度,共同转型。截至目前,该公司客户数已从原来的几家增加到2500家,还与筑波大学进行技术研究合作。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到,企业要想转型成功,经营者必须彻底了解企业的优缺点,并根据优势寻找新的增长领域。比如说,绝大部分企业在转型时,往往瞄准一个高回报的技术,进入一个全新的、别人还没有挑战过的市场。
紧接着,企业管理也需要跟上现代化步伐进行改良和创新。据了解,佛山有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人口红利消失的关口,提升生产自动化率,引入互联网、IT技术、IOT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元素,是在同行中维持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之一。
日本也有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它们的生产主要依靠老师傅和技术工人,如果年轻人不来继承,技术传承就会变得很困难,因此日本企业正在努力将技术机械化,实现自动化生产。管理者普遍认为,物联网将成为日本经济的新动力,就像互联网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一样。
当前,日本政府借东京奥运会的机会正积极推进“服务前沿4.0”,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这对佛山制造业的转型发展也有一定的启发。资料显示,日本GDP的75%来源于服务业,目前留在日本的制造业大多是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的高端型制造业,制造业服务化能保证这些企业在小规模生产的前提下,获得更大的利润。
这就像传统旅馆配发iPad,既能提高用户体验度,又能利用大数据了解客户偏好,更好地提升酒店的服务水平。一些设备厂商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由原来简单地卖设备转型为提供在线实时监控与运营建议的综合方案解决商。汽车生产厂商也可以将业务延伸到出租汽车领域,发展共享经济。
中国正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制造业要往产业链的上下游发展,这也是制造业的服务化。具体来说,要往研发、售后服务、市场品牌等微笑曲线价值链的两端发展。
中日两国经济有不少相似的地方,近年来,两地经济交流越发频繁。日本有着大量长期进行技术积累的中小企业,但缺乏市场,而中国急切需要新技术又能提供市场,双方可以通过并购或技术交流等方式进行合作。
为了让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更为畅通,日本linkers已经成为了连接“寻找技术的大企业”与“掌握技术的中小企业”的平台。该平台与全国300多家产业支援机构保持合作关系,中小企业用户多达43万家。
具体来说,日本大企业在进入新领域或者开发新产品前,都会通过linkers寻找技术提供方,并通过平台的金融机构找到对接的具体方式。当技术提供方做出技术方案后,平台会进行三次筛选,最终选出两到三个方案供企业参考。在项目启动后,平台会派出项目经理,负责跟进技术方与企业的合同情况,确保顺利进行。
企业转型不是一蹴而就,中国企业家们要彻底认识企业情况,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同时学会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非常期待中日两地企业有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
(作者系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经营管理研究院特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