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山东机器人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的是《〈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根据行动纲要,山东省2014年工业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为55%,2020年的目标是达到75%,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2014年是35%,2025年要达到70%。这意味着,接下来几年,山东要大踏步进入机器人时代,眼下,很多工厂企业已经动身了。
在走访中,山东的多家公司通过引入机器人生产,证明了机器人的三大效用,包括良品率的提升、利润率的提升和劳动力结构改善。
用了机器人次品率不足1%
近日,记者走进邹城市山东金科星机电有限公司车间,一台1米多高的焊接机器人正在快速而准确地焊接零件。
公司生产经理黄义通告诉记者,公司于2013年购买了这台焊接机器人,本体是德国库卡生产的,集成系统则由邹城本地公司诺博泰机器人制作完成。
在他看来,购买这款机器人非常划算。“机器人主要用来焊接矿山产品中的托绳轮,普通工人一天顶多焊40个,而机器一天能焊160个,只需要一个人盯着就好,算下来,机器人能代替3个工人。”更让黄义通满意的是,机器人焊接的产品次品率非常低,平均100个里次品不超过1个,“人工就很难说了,次品率比较高,注意力一不集中,或者稍微累了,产品就出问题。”
1500万买机械手,三年能回本
泰山玻璃纤维邹城有限公司也大手笔投资1500万元购置了包装、物流机械手,应用在细纱窑。“大大减少了工人的人力投入,以及减小了劳动强度,杜绝了因人工搬运及包装所带来的混纱、污纱、撞纱等质量问题,为公司节约了30个工人,综合核算下来3年即可回收投入。”该公司设备动力部设备科科长邱坦说。
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于洪金告诉齐鲁晚报记者,机器人的客户群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市场前景非常广,未来5到15年是鼎盛时期。目前,机器人价格非常低,工厂购买机器人以后,一般项目两年回本,大的项目三到五年回本。机器人成本会越来越低,机器人生产企业主要靠配件赚钱,比如在集成系统上,利润率至少有20%。”
靠电脑操作生产,大学生更愿来了
有企业向记者反映,实施“机器换人”后,由于工业机器人多数通过电脑操控,能吸引不少高校毕业生,既改变了用工荒,也能更新劳动力结构。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的工业机器人多应用于焊接、打磨、喷涂等危险性、劳动强度大的领域,多是年轻人往往不愿意干的岗位。记者在今年春季各地的招工市场上看到,多数机械类企业的技术工人都短缺,像焊工等一线技术工人,工资开到4000元都没人来。
一位工厂负责人力资源的人士告诉记者,“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进工厂干活,如果光操作电脑就把活干了,就是典型的白领,这是大学生们愿意做的。”在他看来,工厂引入机器人也并不只是为了取代人,而是进一步解放人,将他们从枯燥重复的工作中脱离出来。
据了解,2015年,广东机器人保有量达4.14万台,占全国18.8%、全球2.49%。其中,2015年新增机器人1.82万台,占全国四分之一。诺伯特机器人公司董事长也根据市场销售情况指出,山东在机器代人方面,仍无法与广东相比,“虽然我们公司在山东,但是面向全国销售的,40%的订单都来自广东。”
在专家看来,“机器换人”仍面临着一些阻碍。尤其是一些中小制造业企业,资金周转原本就紧张,而上工业机器人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在无法看到“机器换人”短期变现可能性的情况下,它们大多还处于观望。另一些“小而精”的手工制造业,他们用工少,产品精细化程度又高,而现有的工业机器人微操作精度有待提升,导致他们也没有上机器人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