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人高、重165千克的亮黄色机械臂从底座伸出,夹着一块汽车曲轴箱的零部件,分别与底座周边四个固定的磨刀依次进行打磨……6月3日,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华科工研院)为襄阳美利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自动打磨机械手臂,进入最后调试阶段。
“一直想实现机械化操作,但很难攻破技术难题。”襄阳美利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机加工事业部负责人邵鹏辉表示,曲轴箱压铸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飞边和毛刺,完全依靠人工打磨。该程序需要200多名工人,但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始终招不满人,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2013年,随着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落地隆中山下,美利信公司的难题迎刃而解。针对该公司的情况,华科工研院依靠华中科技大学的科研力量,从软件编程和智能控制入手解决这一问题。他们研发的机械臂打磨方式更接近人工操作,自带检测功能则提高了打磨精度。同一时间单元内,这台机械臂可取代20名工人的工作量,且打磨效果更好。
“华中科技大学有一流的科研技术和人才,而企业对装备制造的升级改造有着很强的需求。”华科工研院副院长向华介绍,华科工研院作为我市唯一的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既搭建了一个企业和高校交流合作的平台,又成为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产业孵化平台。
目前,美利信公司已与华科工研院达成协议,将上10条自动化生产线,每年可为企业节省人力成本1000万元以上,实现间接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
“技改不仅包括设备的改进,还包括技术的革新。”向华说,华科工研院在这方面也与襄阳企业合作颇多。
襄阳九鼎昊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湿式电除尘设备需要提档升级,但控制器无法兼容。华科工研院派出2个团队入企调研,设计多套改造方案,帮助企业攻破了技术难题。新设计的控制器使产品成本降低30%,效率提高50%,投用后每年可为企业增加产值5000万元以上。
3年来,华科工研院服务几十家襄阳企业,不仅与中航精机、飞龙摩擦等一批骨干企业成立联合研发中心,还与骆驼集团、雪美实业等十多家企业签订1000多台(套)数控一代装备升级工程应用合作协议,目前已实施400多台套。
“襄阳的装备制造业有很好的基础,但是中小企业缺乏创新平台。”向华说,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人才、科技成果和国家级技术研究开发平台,该院将为襄阳制造转型“智造”提供技术保障和平台支撑。
技改清单
1.帮助襄阳九鼎昊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研发“九轴焊接机器人”和“智能高频电源”,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2.今年3月,与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机器人自动检测、数据采集及智能分析”项目合作。首批两套总检设备研制工作正在进行,下一阶段将在车间自动单元数据采集、分析及应用、机器人应用等方面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合作。
3.针对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钛合金、复合材料机匣类零件加工现实需求,研制高刚性多主轴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与现有设备和工艺相比,该中心加工效率提高50%以上,产品综合性能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