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第一台机器人在芜湖下线投入使用,到目前每年产销1200台,产值有望突破3亿元,位于芜湖机器人产业园的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
自主研发打破国外垄断
“我们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投入使用后,打破了国外垄断,现在这类机器人进口价格比原先低了很多。”
随着科技发展,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生活。目前,生活类、服务类的机器人容易被商家接受,但码垛、焊接、搬运工业机器人,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还很陌生。在芜湖鸠江区的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园,各种各样的工业机器人,成了企业得力助手。
说到工业机器人,不得不说奇瑞。在奇瑞公司的焊装车间,从抓取、点焊、到组装,全部都由机器人完成,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利索。
“这些机器人并不是进口的,而是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设备。”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肖永强说。
2008年以前,奇瑞汽车生产线的机器人完全依赖国外进口,每台价格不菲,遇到故障修理起来还处处受制。为自主研发制造机器人,2007年8月,埃夫特公司成立。由于当时国内缺乏相关技术支持和制造经验,埃夫特公司几经周折,最终于2007年底与在机器人研发领域有一定积累和优势的哈工大达成战略合作。“我们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投入使用后,打破了国外的垄断,现在这类机器人的进口价格比原先低了很多。”肖永强说。
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广
“工业机器人可用于汽车、家电、建材、卫浴等十几个行业,未来还将应用更多领域。”
昨天,记者走进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机器人伸着三角状的爪子,一丝不苟地对皮带上的产品进行识别、分拣,然后抓进包装箱,摆放整齐,封口出货。
“假如产品是一包牛奶,一旦分量不足,机器人马上能发现,将其抓到一边。这些是人工很难做到的。”埃夫特公司一位技术员说。
抛光、打磨、焊接、搬运,在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展示区内,聪慧灵敏的机器人“不知疲倦”地秀着绝活。“它们可用于汽车、家电、建材、卫浴等十几个行业,未来还将应用更多领域。”埃夫特公司副总经理曾辉告诉记者。
“这是一台应用码垛行业的工业机器人,能搬运码放约130公斤的货物,24小时不停地工作,这是工人无法做到的。和人相比,工作效率是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几乎没有差错。如今,它们已经走进大型企业,越来越受到欢迎。”曾辉说。
“以前机器人设备出现问题,国外专家只简单修改一下程序,企业就得花近100万元。”曾辉说,为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埃夫特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战略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工艺进行转化吸收。同时,根据应用反馈结果,对关键部件进行突破,逐步完成替代,提升国产部件品质,降低整机成本。
据介绍,埃夫特已经建成年产万台工业机器人的装配检测线,实现国内自主化机器人“从无到有”,已经能够替代进口机器人应用于国内部分合资品牌产品生产线,并且进入韩国、意大利等海外市场。
产业规模明年剑指百亿
“力争到2017年,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到2020年提高到300亿至500亿元。”
人们不禁要问,众多的机器人生产企业为何会落户芜湖?芜湖鸠江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洪志强告诉记者,这得力于芜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洪志强说,芜湖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芜湖市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若干政策》,制定了《芜湖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担保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多方位全力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
洪志强向记者说,对于落户芜湖机器人产业园的企业,政府将给予研发机构培养和使用机器人相关专业人才补助,博士每人不低于10万元、硕士每人不低于5万元;建立高端产业人才需求对接机制,定期向海内外发布机器人产业人才需求,发挥股权激励和分红激励试点政策作用;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人才引进可采取“一人一议”的方式,给予创业资金补贴、办公场所及个人所得税减免等支持,提供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保障。
目前,芜湖机器人产业园,已形成以奥一精机、大洋电机等企业为龙头的关键零部件企业集群,以埃夫特、瑞思、美的机器人等企业为龙头的工业机器人企业集群,以欧凯罗博特等企业为代表的服务机器人产业集群,以瑞祥工业、海格力斯等企业为龙头的系统集成企业集群,还有固高科技、翡叶动力、杨森工业等一批整机和关键零部件企业,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全产业链。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力争到2017年,实现年产机器人1~3万台,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到2020年,力争将产业规模提高到300亿至500亿元。”洪志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