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已近年尾,在这一年之中,中国制造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迷,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17.8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7.9%。为了刺激制造业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在这一年里相继推出了许多政策性文件,力求从政府层面为制造业保驾护航,以期加快中国制造业改革进程。那么,在政策的洗礼之下,我国制造业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又给业界带来怎样的思考呢?
以下,我们集中盘点今年工信部发布了几个制造行业的规范性文件。
3月24日工信部公告《
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政策概况: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号),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制定了本规范。国家鼓励汽车动力蓄电池企业做优做强,建立产品生产规范和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研发和制造水平,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
数字:2015年1~11月的新能源汽车累积总产量27.93万辆,如果12月份继续延续11月份的井喷行情,预计全年的总产量将超过33万辆,甚至有可能达到35万辆,同比2014年,增幅达到4倍左右。然而,动力电池整体则供不应求,产业链上,包括原材料的碳酸锂、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供给同样不足。2016年,这个结构性矛盾将可能异化为产能过剩。
点评:规范要求单体企业应具有电极制备、电芯装配、化成等工艺过程的生产设备设施,生产车间内配备必要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检测和控制设施。系统企业应具有适合批量生产的动力蓄电池系统装配流水线和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因此,相关自动化设备也将在这个行业获得一个比较大的市场机会。
3月25日工信部公告《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
概况:为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持续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发展水平,经商有关部门,我们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
数字:据美国投资机构Maxim Group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的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1110亿元人民币,国内整个光伏产业已接近破产边缘。能耗高、污染严重,低价竞争不断挤压利润空间,中国多晶硅产业繁荣的背后是不可忽视的低端制造之痛。由于没有统一的能耗、占地及环保标准,中国多数多晶硅企业在成本、质量等方面很难与国外企业抗衡。
点评:本规范条件所指的光伏制造行业主要为光伏用多晶硅、硅棒、硅锭、 硅片、电池、电池组件、逆变器等制造行业。而且,规范对相关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对于相关生产商来说,如何加快产品研发,改进生产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将因此而在白热化竞争中获得更多机会。
5月19日工信部公告《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修订)》
为适应钢铁行业发展新常态,强化节能环保约束,进一步完善行业事中事后管理,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我部对《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2年修订)》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修订)》和《钢铁行业规范企业管理办法》予以发布,自2015年7月1日起实施。
数字:2015年1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