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斧子投研机构分析,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和大数据高速增长带来了数以万亿级别的数据容量的爆发,催生了大数据产业的旺盛需求,也为IDC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根据预测,在供需紧平衡的合理条件下,IDC市场未来三年至少将具有十倍的增长空间。
在4G网络建设和宽带中国的国家战略推动下,运营商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信息的交流将更加通畅便捷,这将进一步推动大数据流量的增长,大大激发了IDC机房的建设需求,未来IDC产业大规模扩容建设势在必行。从现有的状况来看,中心城市人口密集,用地紧张,能耗成本高是严峻的事实,这也决定了要缓解现有供给增长的瓶颈,大力发展高耗能的IDC产业将迁移至西部能源丰富地域是未来规模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具体来看,首先IDC机房对散热要求高,需要良好的安置场所。电子机器设备多易耗损的一个主要原因往往是散热系统不佳,长期过热高温运行容易提前报废。大功率IDC机房耗电量高,产生的热量大,则对散热性要求更高。一般来说,大型的IDC机房功率密度高(以10万个机柜的IDC机房为例,假设单个机柜功率在5000W,整个机房的输出功率在5亿W)、能耗大、热量高,因此占地面积要求宽,气候要求凉爽干燥,地理位置要求地质稳定,以利于机房散热和安全。
其次,从土地成本和气候环境来看,边远城市地区比一线城市更有优势。一线城市用地成本在千元/m2,而边远城市用地成本仅百元/ m2,成本相差十倍。另一方面人口稠密,整体空气流通性较差,热量不利于疏散,全年平均气温要高于边远地区。对于能够承载BAT级别的超大规模的IDC机房的建设而言并不是最佳地理选择。
另外,从电力成本角度来看,一线城市商业用电成本为1.2-1.5元/度,工业用电成本为0.60-0.7元/度,而边远地区自建电站的电费成本可以便宜到0.3-0.4元/度,甚至可以通过自建电厂的方式降低到0.25元/度。另外,从PUE值来看,中心城市很少能做到1.5以下,边远城市绿色环保实施条件充裕,可以做到1.2。
面对爆发性增长的大数据需求,IDC产业扩容势在必行。一线中心城市方面,土地、电力等资源稀缺性决定了IDC企业未来将向中型化发展,仅扮演存储低容量“热”数据的“内存”角色。拥有互联网企业、政企、高价值客户,占有优质项目储备的IDC企业由于提前布局,占领了土地、电力等稀缺资源,有望凭借先发优势直接受益于产业高景气。
另一方面,仅仅依靠中心城市IDC机房的扩容远远无法满足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未来IDC产业向边远城市规模化集中迁移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在气候凉爽、地质安全、电力资源充沛、地广人稀的边远地区建设少数大型、超大型的IDC机房有望成为时代的主流。相对中心城市而言,边远地区IDC机房将扮演起更具代表性的大容量数据存储的“硬盘”角色。提前占据稀缺优势地块,具有土地资源、电力资源,具有远大发展战略眼光,致力于实现为BAT等级互联网巨头提供规模匹配的IDC服务的企业,有望充分分享IDC产业三年十倍的巨大蛋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