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多种迹象显示,我国光伏产业正逆势回暖,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市场正式启动,前几年中国电站大规模兴建、以及近两年分布式电网的大规模推广,对整个光伏市场需求的拉动较大;另一方面,中东等新兴市场近年增幅较大,目前,澳大利亚、日本、泰国、印度等已成为国内光伏企业出口的重要光伏市场;此外,光伏行业的技术不断进步,可有效压缩成本、调降价格,这些都是促进光伏产业回暖的重要因素。但不容忽视的是,光伏行业现金流依然紧张,欧美光伏双反威胁犹在,光伏产业扩张需警惕可能出现的危险。
从去年初开始,各光伏产业大省出口强劲复苏的消息就已频繁见诸报端。而素有外贸“晴雨表”之称、吸引优质产业及企业入驻的广交会,去年开始也将光伏产业纳入其中。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据机电商会的消息,目前光伏行业出口发展仍然较快。南京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江苏口岸累计进口多晶硅3722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2倍。
据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一季度光伏数据显示, 2015 年1 季度光伏新增装机5.04GW,占2015 年新增装机总目标的28%(17.8GW),接近2014年全年新增装机容量的一半。
其中,新增光伏电站装机容量4.38GW,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0.66GW。民生证券分析师认为,今年一季度装机量5GW、超市场预期,去年前三季度装机仅3GW,。今年能源局目标17.8GW将超额完成,全年装机量20GW可期。中金公司也认为,2015年光伏新增装机存在上行空间,同时下游需求强劲,有望提振整个光伏产业链。
江苏光伏上市企业业绩飘红。在几家率先披露年报的企业中,亿晶光电、爱康科技、江苏旷达等企业收入均实现大幅增长。
近期,亿晶光电发布年报,这家2011年转型成为光伏制造的企业,2014年的净利润达到1.2亿,同比增长74.02%。而稍早公布年报的江苏爱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是引起市场普遍关注,2014年江苏爱康实现净利0.92亿元,同比暴增988.58%。此外,江苏旷达以及在美上市的天合光能等企业,净利润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整个光伏行业呈现出健康稳定发展态势。
“如果说2013年光伏行业还是乍暖还寒的话,那么2014年光伏行业已经进入了暖春。”江苏省再生能源协会光伏专委会主任朱俊鹏认为。
在第117届广交会上,与会的展商对当下及未来光伏的发展形势也一致看好。对光伏行业未来的发展形势,多位专家表示乐观。2015年国内光伏电站建设总规模将达18GW,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等利好,预计光伏行业的景气度有望延续。
从全球的情况来看,据第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发布的《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4年全球光伏市场新增装机容量又创新高,达到47G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88.8GW。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中国新能源产业研究院顾问王会东预计,(2015-2020)年全球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可望达到369GW。全球光伏产业正在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这对于总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的中国光伏企业无疑是重大利好。
中国市场正式启动
近两年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扶持政策,不断给市场注入信心。继国务院将光伏产业列入2015年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目录之后,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文提四项措施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在编制年度发电计划时,优先预留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机组发电空间,并鼓励清洁能源发电参与市场。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持续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工信部日前也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进行了修订,对光伏制造企业的生产布局和项目设立、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等提出具体要求。此外,年初国家电网推迟公布的新版分布式光伏并网促进政策也有望在近期出台。
3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该通知一大亮点是,2015年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7.8GW,比去年的14GW目标大有提升,同时也对此前市场普遍预测的15GW有所超越。“这一通知被业内普遍评价为行业的强心剂,市场普遍看好2015年的光伏市场。”国内光伏市场是我国光伏产业很好的助推剂,此次装机规模大幅提升,再次表明国家支持光伏发展的决心。 {$page$}
朱俊鹏称,这些政策的出台改变了光伏企业原材料与市场两头在外的局面。让原来只关注国外市场的企业,开始将重心移向国内,深挖国内市场。“2014年全球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48.1GW,其中中国以13GW的装机容量,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朱俊鹏说。
新兴市场增幅较大
中国机电商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光伏产品,除欧美、日本这两大传统市场之外的出口量增长了30%以上,作为出口目的地的国家数量也快速增多。
一季度光伏产品出口上涨,新兴市场出口量占比很大,一些光伏企业把推向欧美市场的产品开始向东南亚市场输出。南京一家本地光伏企业的副总裁李俊表示,“对欧美地区的出口出现下滑,但是对东南亚一些新兴市场呈现大幅上涨的局面。”
“发展中国家电力设施原本就不完善,电力缺口大,相对于发达国家,新能源装备更替传统能源装备的成本较低,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业内人士表示。
国内光伏产业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印度、中东、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已经具备先发优势。
据参加广交会的天合光能、英利能源、中南光电等多家光伏公司的现场人员介绍,这次春季广交会到展台来了解情况的采购商络绎不绝,来自东南亚、中亚、非洲、中东、南美等地的采购商明显增多。
以巴基斯坦为例,据巴采购商哈吉介绍,巴基斯坦近年来电力缺口高达242%,但发电装机容量增幅尚不到20%,远不能满足国内需要,光伏发电是他们解决电力短缺的重要方向。
2015年新兴市场有望出现爆发式增长,包括南美、印度、泰国、智利、巴西、南非等国家和地区。晶科能源全球品牌发言人钱晶认为,部分新兴国家的光伏市场起步非常快,由于这些国家的零售电价较高,而光伏产品的成本持续下降,可以让平价上网的目标较之中国等电价低廉的地区更快速地实现。
印度总理穆迪于去年秋天宣布,印度将在2020年之前安装100GW的太阳能发电设备——这是印度现在太阳能发电能力的30倍。
据中东太阳能产业协会(Middle East Solar Industry Association)数据显示,2007年~2013年,中东地区太阳能光伏装机仅为70WM,而2014年一年就新增287WM,是过去的4倍多。
在2014年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之后,人们对今年的中东太阳能市场同样充满期待。尽管油价的持续下跌给这个市场的未来带来不确定性。但分析师指出,尽管油价大跌,今年中东太阳能市场仍将迎来蓬勃发展。原因之一是,石油仅占全球电力供应的5%。在中东,主要的电力供应来源是天然气。只要太阳能与天然气发电相比仍有竞争力,其高速发展的态势就将得以保持。
澳大利亚规划到2050年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供电目标。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气候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报告,澳大利亚有潜力于2050年实现零污染排放的100%新能源供应。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了11个月之后,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的澳大利亚,4月7日公布了调查结果。澳大利亚反倾销局认为,中国进口到澳大利亚的晶硅太阳能组件等商品之倾销幅度,不足以对该国太阳能产业造成重大影响,裁定将终止调查。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澳大利亚裁定对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双反征税,将影响中国近4亿美元出口,尽管这一影响并不大,但是澳大利亚将成为继欧盟、美国、加拿大之后第四个举起“双反”大棒的地区和国家,引起跟风效应,对我国光伏企业形成围攻之势。目前这一结果,毫无疑问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光伏行业技术进步
光伏业界对于高效、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追求已成为共识。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表示,随着产业发展,当前光伏技术创新进入活跃期:普通太阳能电池高效化发展,多晶硅电池转化效率已超过18%,还将进一步提升。此外,高效太阳能电池加速产业化,PERC技术、IBC技术等进展都在加快推进,接近或正在导入产业化。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CEO吴小平表示,当前创新的重点体现在材料成本的下降、作业成本的下降,以及材料如何延缓组件效率的衰退速度,从而帮助太阳能电池多发电、提高效率。
苏州中来光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建伟也赞成上述观点。他说,要实现光伏发电到2020年平价上网,材料成本要降低14%,企业技术创新还需要努力。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要提高质量和可靠性,才能有助于产业目标的实现,具体来看,未来光伏生产成本和融资成本都有下降空间。
光伏产业目前的成本比最初下降了一半,但效率提高了一倍。可以预见,还将根据摩尔定律继续变化。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先期发展的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为产业做出了贡献,而现在的企业能够享受到产业发展阶段和特点带来的后发优势。
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1月17日公布的《201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报告显示,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已实现电网平价,在全球许多地区已低于化石燃料发电成本。其中,自2009年末,太阳能组件成本下滑75%,且仍呈持续下滑态势,领衔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跌幅。 {$page$}
在太阳能方面,住宅太阳能系统价格已较2008年便宜近70%;而自2010年起,公共事业级太阳能发电成本跌幅达50%,公共太阳能电站(2010-2014)年安装总成本下降近65%。在中国、北美及南美,公共事业级太阳能发电成本均已下降至化石燃料发电成本范围之内,若无财政支持,其太阳能项目的电力价格为每0.08美元/kWh。而中东太阳能发电价格亦迅速下降,已跌至0.06美元/kWh。
企业扩张仍需谨慎
尽管持续的政策利好快速启动了国内应用市场,使得一些企业盈利状况有所改善,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全行业现金流依然紧张,三角债还相当严重,不少企业都还在采取最原始的“易货贸易”维持基本运转。
随着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在部分国家已可以实现“平价电力”,业内纷纷制定更为积极的产能计划。专家提醒,目前光伏行业整合尚未完成,海外扩张应注意“后顾之忧”,需谨慎前行。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政策风险仍不容小觑,“双反”威胁犹在。近期,有消息称,欧洲光伏制造商协会指控中国竞争对手,将产品通过第三国运往欧洲贩卖,企图规避进口关税,因此再次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申诉。
据了解,不久前,荷兰税务检查员曾查出一名进口商,将光伏板辗转通过马来西亚等第三国口岸销往欧洲,这一行为逃避关税金额达1200万欧元,占总关税的65%。欧洲光伏制造商协会主席、德国太阳能世界公司副主席尼茨施克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30%的中国光伏商品通过第三国运输的方式逃避欧盟关税。
针对这一事件,欧洲光伏制造商协会,要求欧委会检讨对中国内地最低价格的下限措施。此外,提出申诉的欧洲协会,还要求欧委会展开反规避调查并阻断第三国运送通道。
目前,欧委会已经对此事进行监测,并提议将被控违规的光伏制造商排除在外。
光伏“双反”对中国企业影响很大。根据机电商会的统计数据,首次“双反”后,2012年中国对美的出口额仅为14.02亿美元,下降了42.75%。二次“双反”初裁后,对美出口量下降了65.9%。经过欧盟和美国“双反”的冲击,国内一些出口单一、规模小、产能相对落后的光伏企业纷纷关门停业。
值得注意的是,欧委会与中国光伏制造商,此前达成的解决方案将在今年12月到期,欧洲光伏制造商协会表示将在到期前寻求展延,该协会提出的“到期复审”要求可能在今年9月展开。
对此,专家提醒,光伏企业在把握本轮海外机遇的同时,务必应先处理好“后院”的问题,统筹考虑国内外两个市场。针对当地市场的光伏产业情况、相关政策及国别风险等做好充分调研,注意投资回报周期与借贷期限的匹配,产品尽量走差异化路线,以技术和创新取胜,警惕可能出现的风险,切不可盲目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