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创新浪潮涌起,“智能制造”成为产业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但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相比,“智能制造”创新的门槛更高,需要更加深厚的技术和理论积淀。
智能制造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长沙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如何才能让高大上的智能制造,接上长沙产业发展的“地气”,助力工业经济的创新转型发展?
7月19日,市政府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深入开展智能制造产业合作,共建智能制造研究院。
与此同时,为促进长沙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引进和培育一批智能制造企业,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已经制定,即将全新发布,长沙即将迎来智能制造产业的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
入围试点,智能制造应用获重大突破
今年7月,国家工信部公布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共有46个项目入围。其中湖南有两个项目,分别为三一集团的工程机械智能制造综合试点示范和华曙高科的工业级3D打印系统试点示范。
华曙高科是全球唯一一家既生产设备又生产材料,并拥有完善加工服务应用体系的工业级3D打印领航企业。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正积极开拓市场,将3D打印技术真正推广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制造、医疗卫生等行业领域。目前,高分子复杂结构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已落户华曙高科,这是3D打印领域的首个国家级工程技术平台,标志着我国3D打印的研发迈出实质性一步。
三一集团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将更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整合、3D打印、机器人等前沿技术,提升公司智能制造及运营能力。三一重工高级副总裁、流程信息化总部总监贺东东表示,三一希望通过自身的实践,带动整个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带动全球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协同发展,缔造中国首个“工业4.0”示范区。
3D打印、装备制造业都是长沙产业发展的脊梁,华曙高科、三一集团入围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这预示着长沙工业在智能制造领域已经拥有了一批优势企业,智能制造应用获得重大突破。
开放创新,打造新型的技术服务平台
从工业革命以来,任何一次产业的进步,其背后主要的动力来源于技术。如何突破“智能制造”创新的高门槛,让高大上的智能制造,与长沙产业接上“地气”,打造新型的技术服务平台显得十分重要。长沙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共建智能制造研究院,就是重要的一环。
根据即将公布的《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长沙将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在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的优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自主经营、协同发展的原则组建长沙智能制造研究院。
这一全新的技术服务平台,将瞄准智能制造先进及适用技术,为全市制造企业提供共性关键技术,引进、培养人才和核心团队服务,引领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同时孵化科技成果、培育创新企业以及采取股权量化投资等模式,将研究院建设成为全面开放的创新基地和服务平台。
长沙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合作始于2008年,双方合作共建的长沙中电软件园,为长沙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军民融合、智能制造产业的聚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平台。中国电子依托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战略,强化在长沙的产业部署,在金融信息安全、医疗信息安全、光纤水下信息安全、军用自主可控整机方面加大投资与战略合作,进一步推动长沙军民融合发展,为双方合作共建长沙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集聚产业,园区、企业积极谋划,寻找突破口
智能制造是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和模式的总称。机器人、3D打印、工业自动化、智能机床等工业产品,都是智能制造的结晶。
作为长沙智能装备和再制造产业集聚地之一,浏阳制造产业基地也积极投身智能制造产业高速发展的浪潮。
目前,园区拥有智造产业核心企业共计有11家,关联企业40家。在创新能力方面不断增强,23家产业链核心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以华恒机器人、宇环数控等龙头企业引领的智能制造产业开始壮大。
为此,今年初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就亮出了“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的响亮口号。不但园区给力,区内企业也跃跃欲试。
宇环数控机床副总经理许亮表示,要发展智能制造,需加大对相关产业链尤其是关键零部件产业的扶持。同时应举各方之力,打造一批行业样板,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比如浏阳的花炮产业,机器人的应用是有前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