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能让企业实现产品批量生产,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资源更加优化、提升能源效率以及投资回报率等等种种利好,但是,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力图振兴制造业,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制造的同时,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附加值偏低等一系列问题早已不容回避,特别是中小企业。据统计,国内中小企业智能化程度依然普遍较低,仅10%的中小企业完成了智能化转型升级,那么,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之路?
制约因素一:人才
随着人在生产制造中的角色和作用发生改变,智能制造对员工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注重技术专业性,熟练工种逐渐减少,能动性岗位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引进智能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企业需要储备和培养更多数据科学、软件开发、硬件工程、测试、运营及营销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
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越来越多企业面临“设备易得、人才难求”的尴尬局面。有调查数据显示,近三成受访企业担心现有的基础措施或是人才无法配套、适应这些新的生产流程;因为机器换掉的不仅仅是出卖体力的简单工人,企业需要的是技术工人,特别是能够独立操作各种智能
机器人的工人和维修机器的高级技术人员。
制约因素二:技术
中国目前亟需基础制造技术的提升,缺少智能化、自动化的品牌,即使有也并不尽人意,企业无法选择国产供应商的产品。国产供应商虽然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却尤其缺乏可以和德国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