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提出工业4.0的概念,到中德双方签署《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强调“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促使工业4.0进入中德合作新时代,至此,关于工业4.0的讨论从未停止。2015年,“中国制造2025”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一些媒体把它称为中国版的工业4.0,并与德国工业4.0进行比较,因此让工业4.0又回到了我们的视野,掀起了一阵讨论的狂潮,特别是关于中国制造业与工业4.0的结合,更是成为了大家关注和探讨的重点。
中国制造业与工业4.0
工业4.0是由德国率先提出的,把工业互联网、大众互联网、云计算、
机器人、3D打印技术进行融合,然后运用人工智能算法、ERP算法、数据融合算法等多种算法,以及分布式计算方法来整合生产过程、改变生产流程,最终可以缩短生产时间,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业效率,使得整个生产更智能化、更绿色化。它与用蒸汽机、机械装置进行生产的工业1.0;用电气、流水线生产的工业2.0以及将所有的生产单元进行编程的工业3.0,有着显著的不同,与互联网的融合更加紧密,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集中体现,是物联网发展趋势下的一大产物。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有超过2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有几十种产品的出口占到全世界出口总量的70%以上。大到轮船、机车、工厂装备,小到纽扣、吸管、笔芯,全世界人民都在享受着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如果离开了中国制造,国际市场上工业产品的价格可能会翻一番,且会经常出现断货的情况。但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Made in China”的代名词就是廉价而低劣的小商品;落伍的产能;粗糙的工艺等;低质、低价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标签,阻碍中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抢占高端制造业,提升中国制造业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商业模式迫在眉睫。
中国制造业在工业4.0时代的困境
处于中低端的中国制造业在面对工业4.0时,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当前中国很多制造业企业在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领域仍停留在2.0向3.0过渡的阶段,制造业还是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环节,技术含量不高,人力密集型居多,就自动化水平而言,目前我国每万名工人机器人拥有量为23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