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福介绍,该类生产线实现了IT系统智能化,产品从投入到产出做到100%的状态跟踪和统计,系统会将产品实时在制状态输入到公司相关人员的电脑上,产品生产状态、品质状况、损耗状况、订单达成状况等信息内容都能通过信息化系统直接从机器端进行获取,产线异常处理和订单生产信息的及时输出,提升了问题解决效率和订单达成的实时监控。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惠州虽然还没有企业全方位运用了工业4.0模式,但TCL、华阳等都试图用智能网络将人与机器、机器与物、机器与机器互联起来,升级为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高度集成的“智能工厂”。
展望:汽车智能制造将成“潜力股”
除了电子信息产业,工业4.0在汽车制造领域也开始受到重视,焦点在于汽车的智能制造以及用接口将汽车与网络化、数据化的产品和服务联结互通起来,使汽车成为物联网的一部分。
近年来,惠州物联网、云计算产业方兴未艾,2013年惠州物联网业产值超过400亿元。这为将来把基于网络、大数据、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整合进工业4.0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就惠州正致力于打造的另一驾马车汽车产业而言,仍是有喜有忧。
最大的短板仍在于没有客车、轿车及载重车类整车制造项目,难以促进整车的一、二级核心关键零部件企业及其配套体系落户,“汽车整车梦”尚未实现。
但从汽车零部件产业来看,惠州在汽车电子、汽车线束和发动机零部件等汽配细分领域产品产销量居全国前列。数据显示,2013年惠州拥有汽车零部件企业50家,规模以上汽车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1.3亿元,增长24.8%。惠州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惠州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条较完整,未来汽车“工业4.0”潜力较大。
其实,不少企业早已盯上了工业4.0时代汽车物联网的“大蛋糕”。华阳通用、德赛西威等本土龙头企业几年前就开始抢滩车联网领域。其中华阳斥资1.2亿元进行车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关键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德赛投资5000万元用于车联网服务平台研发及商业化运营。
工业4.0模式强调,汽车行业要把汽车和各类消费电子产品的“云”连接起来,以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网络形式整合和嵌入到汽车上,达到智能化、通用性。而这也正是它们发力的方向。
德赛集团投资发展部总经理白小平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车联网也是智能交通的一部分,实现的是人与物、人与人以及物与物的互联,目前主要是通过车载智能终端实现车与人的联合。在这方面,该集团已有动作。
德赛、华阳等已推出了多媒体导航、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驾驶辅助系统等系列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正促进汽车的智能化。而惠州政府方面也鼓励企业加快发展以车载导航仪、交通信息接收仪、车载网络及信息系统、车载显示、车载信息服务等汽车上游配套产业。
业内预计,一旦今后惠州有了整车生产项目,将与电子信息、石化等优势产业形成配套,加之现有的技术运用,工业4.0在汽车领域可快马扬鞭,通过融合智能制造、云服务、移动互联等推动汽车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
困局: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陷尬尴
相较于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开始触摸工业4.0,以鞋业、纺织服装等为代表的惠州传统制造业,仍然游走在规模化生产的工业2.0和信息化应用的工业3.0之间。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些传统产业虽也期待引进先进技术,但受限于自身财力、行业特点、力量分散等,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智能技术应用较慢。
正遭遇“寒冬”的惠东鞋业,是一个典型例子。
惠东不少鞋企老板反映,2014年以来,面对外部需求疲软、订单下滑、生产成本增加,当地鞋业发展尤其是小企业和个体户受到较大冲击。
一批小鞋企萧条的背后,除了外部冲击,自身经营管理滞后、技术和品质不过硬也不无关系。目前当地大部分鞋企仍是家庭作坊式生产,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而工业4.0模式要求在工业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高质量部署新工艺、新技术,以此改善经营状况。在这方面,惠东鞋业显得有些尴尬。
谈及运用全自动化生产线,当地一些鞋老板也表示有考虑过,但单户规模小、资金有限,加之工种特殊,大规模引入机械设备动力不足。
广东香恋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东林说,在欧洲可以实现“一个皮料放进去,一双鞋子就出来”,但国内还没有企业可做到,主要是因为设备太贵,惠东鞋业大规模推广自动化生产也不太现实。
工业4.0所提出的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意在促进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实时管控。实际上,技术滞后反过来又会影响制鞋的效率和质量。相较于自动化流水线作业,家庭作坊里人工赶制的鞋子不仅工艺较粗糙,质量也因人而异。当地的鞋子曾被戏称为“礼拜鞋”(形容只能穿一个礼拜),也正源于此。
上页 1 2 3 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