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被“逼着”走上自动化之路
发展工业4.0,惠州有较好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在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惠州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2013年,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总产值3011.6亿元,同比增长25.2%,初步形成了以平板显示、光电产业、汽车电子、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家庭、新型电池、软件和集成电路等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然而,随着消费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生产技术和品质工艺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加之劳动力流失和“用工荒”的常态化。以往凭借“人海战术”的低端加工模式早已风光不再,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惠州寻求自动化生产的生力军。
TCL集团是其中一个例子。2014年第二季度起,TCL通讯公司投入了200台集机器视觉、音频测试、射频测试、运动控制、信号传感等技术于一体的全自动MMI(人机交互)测试设备,用于手机产品质量控制检测。
TCL通讯惠州全球制造中心工业化总监戴序说,以前一条30人的组装线上,有10个人要不停地开机测功能,不仅工作枯燥易疲劳,光、声等项目检测是否合格也带有员工的主观性。耗时3年研发、投资逾千万的全自动MMI测试设备投用后,每条线只需4个人,且更轻松、精准地得到客观的检测结果。
在戴序看来,走上自动化之路属于被逼无奈,一方面是招工难和一线员工流失率高,另一方面随着智能产品出货占比的提升,对生产工艺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普工很难保质完成。目前,TCL通讯生产线上还投用了43台自动螺丝机、30台自动扫描称重机。
工业4.0理念之一在于依托智能技术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把控和实时管理。自动化设备的运用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依赖,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TCL集团向南方日报记者透露,TCL通讯的自动化贡献率已从2012年的2%增长到了2014年的10%,2015年的目标将是20%。
应用:电子信息业率先尝鲜
自动化的贡献率不断攀升,为走向工业4.0奠定了基础,但分散的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还不是“工业4.0”。要全智能化生产,须“机器总动员”,将单机智能设备整合化,形成互联、集成和大数据管理,实现从智能配件、智能设备、智能生产线到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产业链的集成制造系统。
实际上,惠州有一些企业正在探索应用以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化成套设备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电子信息等新兴领域已投用了全自动化生产线,率先部分应用工业4.0的生产模式。
在TCL多媒体制造中心车间,一台台电视机在流水线上自动化完成装配、测试、包装。这源于该公司斥资近4000万元,围绕建立智能工厂推进的生产自动化项目。自动化模组包括3项和20多个子项,涵盖模组装配与整机组装整条产线,不同工位以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操作。
据TCL多媒体副总裁、制造中心总经理蔡劲锐介绍,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大幅节约了人力成本,预计每年可节省费用近3000万元。
而在LED的智能制造上,华阳集团是“吃螃蟹者”之一。华阳光电2014年8月启用了LED全自动化生产线,灯具零配件可自动上料、自动剪线、自动安装灯头、自动翻转、自动焊锡、自动测试及排除不良等工序,由机器人取代工人。
“未启用之前,一条生产线要16人作业,每天能生产3000件左右。而启用之后,一条生产线只需4人作业,每天能生产21000多件,最高能达24000件。”华阳光电方面负责人说。
移动终端液晶显示模块生产企业也在向智能化过渡。比如TCL显示科技公司共组建联体机全自动生产线18条,自动化联机率达到75%。该公司生产部部长王新福说,全自动联体生产线使单条产线生产人员降低40%,产能提速80%,产品良率从95%提升到99%。
上页 1 2 3 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