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究竟是什么,大陆需做哪些准备?在台湾台达董事长海英俊眼中,这将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台达集团首次展出了其自行研发的SCARA工业机器人(34.240, 0.20, 0.59%),吸引了行业人士关注。海英俊介绍称,SCARA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控制器和机器视觉系统,能建构具备高精、高速、智能的完整自动化取放解决方案,可以打造精简、高整合性的机器人工作站。这是台达在本届工博会展出主题“智能生产可视管理”下,工业自动化智能方案的具体呈现,也是台达在工业4.0浪潮下的一大探索。
围绕工业4.0及智能生产等热点话题,海英俊在工博会期间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海英俊认为,工业4.0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智能生产,这将是自然的发展过程,未来制造业领域,人机协同作业将成为主流。
上海证券报:怎么理解工业4.0,对于大陆发展工业4.0有何具体建议?
海英俊:我认为工业4.0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智能生产。这在大陆是一件自然发生的事。因为大陆目前已没有人口红利,从找工人、训练工人到留工人,都变得很难,同时工资正以每年15%-20%的幅度增长,人力成本越来越大。在这种趋势下,工厂只有朝着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才会更具有竞争力。
现在美国、德国的制造业都重新起来了,里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工业4.0。借助电脑设计和电脑制造,很多少量多样的商品已经转移到美国国内制造,因为这样可以卖个好价钱。比如广东东莞的很多家具厂,不少已把一些个性化家具产品(如家庭餐椅)转移到美国制造,而一些规模化的产品还是留在大陆以及人工比较便宜的地方制造。
所以从国家角度来说,工业4.0是自然的发展过程。企业为了求生存,一定会朝着这个方向走。今年工博会上也可以看出,目前大陆做工业自动化的厂商已经非常多了,不过需要时间要让大家习惯人和机器如何协同做事。
所谓自动化,我理解的“动”是要加人字偏旁的,全部自动化是非常难的,机器可以做简单重复的工作,但一些复杂的领域非人工实现不可,人机协同作业将成为未来工业制造领域的主流。
上海证券报:除了人机协同作业会成为主流,工业4.0还会带来哪些趋势性变化?
海英俊:工业4.0会催生出很多小型工厂。现在的工厂一般规模都比较大,但随着电脑、自动化机器、3D打印等要素的融合,以后可以做出很多个性化商品,工厂规模也会往小型化发展。
上海证券报:台达从2009年探索转型之路,到目前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哪些方面还需努力和提升?
海英俊:台达靠ODM(原始设计制造商)起家,在电源零组件领域曾经占据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在集团内的业绩占比也曾高达75%以上。2009年,台达提出走品牌和系统解决方案的道路,开启了转型之路。
目前台达业务分为三个范畴:电源及元器件、能源管理和智能绿生活,所占营收比重分别约为60%、20% 、20%。
所谓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就是将台达丰富的产品线和技术结合起来,为行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整体解决方案。如果说成绩,2013年是一个里程碑。截至2013年,台达在全世界范围内提供的解决方案超过100件,其中一个成功案例是为美国大型电厂提供精准控制的太阳能追日系统。
有一个体会是,提供解决方案和提供ODM不一样,台达需要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所以台达成立了大客户中心,希望以后在这块继续加强。
上海证券报:随着工业4.0的浪潮袭来,台达战略转型是否会侧重智能生产方面?今后是否会加大大陆市场布局?
海英俊:台达会在智能化生产方面加大投入,提升能源管理板块在台达整个业务中的比重,即从目前的20%提升到30%。现在的机会不错,台达有这方面的信心。其实,台达工厂早已在大规模测试人机协同作业,台达在本届工博会上展出的机器人,很多已在台达自有工厂投入使用。测试结束后,台达将把相关产品推向海外市场。
未来的工厂除了要智能化,还要可视化。台达将在能源管理、智能绿生活方面加大大陆市场布局,参加工博会和这两个主题都有关。
上海证券报:大陆的碳交易试点政策快一年了,台达是否感受到了这项政策带来的利好,有什么具体行动?
海英俊:台达已经感受到了利好。一方面台达在能源管理方面的产品销量有非常明显的增长,风力发电方面的产品生意也开始不错。台达在能源管理方面有一系列解决方案,公司的工业自动化产品普遍节能20-30%。以2009年和2013年做比较,台达厂区2013年的能源消耗量比2009年节约40%。
在大陆,目前环境问题影响较大,雾霾的很大一部分污染源就是火力发电厂。为了响应环保号召,不少大陆工厂已开始关注我们的节能产品。另一方面,现在有不少工厂主动找我们去当顾问,请教节能经验,我们往往会给出一系列建议,比如电灯用LED灯,冷气换变频马达,智能化调整温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