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业作为改革浪潮中的变革驱动者,成为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引擎。不过,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尽管去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稳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仍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很大。
面对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应如何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迈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如何加快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近日,在河南郑州召开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上,来自装备制造行业的相关专家、学者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交流。
创新能力不足成装备制造业发展掣肘
河南省科技厅总工程师高拓指出,从2010年开始,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依然突出。
高拓分析,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从企业内部来讲主要是缺少原始设计思想和理念,面向高技术产业的装备制造能力较弱,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缺失,基础件、基础工艺、基础数据库等有待提高,归根结底主要是我国在装备制造业上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装备制造业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核心技术和研发高端产品是关键。”郑州机械研究所副所长王长路说,我国基础零部件发展滞后,核心基础零部件长期受制于人,中国要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首先要成为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强国。
比如在汽车行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突出。许昌远东传动(002406,股吧)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延生表示,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一,但是,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相比,在高端产品研发、生产设备更新改造以及检测仪器的研发方面处于劣势,高精度、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
同时,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活力不强等问题也阻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因大多数装备制造业多是传统的国有企业,企业发展缺乏动力,竞争和创新意识不够强,产品多数处于产业分工价值链的中低端。
突破核心技术是迈向高端装备制造的核心
与会者认为,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要迈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必须要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逐步引导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鼓励企业在系统成套、工程承包、维修改造、备件供应等方面开展增值服务,延伸扩展研发、设计、信息化服务等业务。
河南省工信厅副厅长张震宇认为,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还要在数字化和智能化上下功夫。要加快数字技术在各个环节的推广应用,引导和推广计算机集成设计制造系统、协同制造、网络化集成制造、精意生产等先进制造模式,提升技术附加值。
“所谓‘重点突破,迈向高端’,我认为高端装备制造的核心是关键构件。我们现在要形成技术体系链,结合产、学、研,通过创新技术把抗疲劳制造和关键构件做长寿命,加强对关键构件技术体系转化上的认识、定位、创新和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赵振业认为,机械制造的领跑者是高端装备的制造,其核心是关键构件。
营造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与会者认为,我国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离不开企业内外部诸如政策、体制机制、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河南省委主委龚立群认为,在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路上,首先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建立以企业技术需求为主导的市场化甄选项目的科技管理体制。其次,建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第三是以优势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为纽带,以重大项目为依托,推进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发展。此外还要构建装备制造业的人才引进、培养体系,出台引进高端科技人才的优惠政策,促进人才、项目、技术、资本对接,提高人才投资比重。
河南省发改委副主任郜秋菊认为,应加快股份制改革步伐,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降低门槛,吸引社会资本和战略投资者,推进装备制造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体制机制创新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认为,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首先就是创新与再创新。其次是选择正确的产业发展模式。另外,加强对装备制造业在人力资源上的支持也很关键。
“企业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要在体制和机制上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河南省工信厅装备制造工业处处长亢东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