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迟迟未出
制造业转移,是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重头戏”。与北京服务业面临批发市场“疏解难”问题相似,在整合京津冀三地产业分工特别是制造业分工的过程中,北京制造业的转移也仍未提速,有关规划并未出台。
时至年中,记者仍未从北京市相关部门获得产业转移出京的更多规划。但相关部门明确表示,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北京并未像一些人预测的那样借产业转移而输出污染。记者采访了解到,北京就地关停污染企业与河北清理承接产业的态度,避免了一些污染、低端企业没有意义的异地转移。
据北京市经信委介绍,按照《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工业领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计划到2016年底推进1200家污染企业关停退出。污染企业将就地关闭、停产,不向外省市转移。2014年,北京市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工业污染企业关停退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标准等多种措施,通过部门协同、区县合力、社会参与,实现关停退出300家工业污染企业任务目标。
对此,河北省工信厅一位相关负责人说,在首批产业转移方案中,北京表示铸锻造、家具、电镀等产业都不能再做了,想要转给河北,但是我们根据技术含量和污染水平做了筛选,也对承接意向进行了一定的清理。
“据称北京正在制作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它的负面清单我们也要有选择,我们能发展什么,要承接什么也要筛选。”这位负责人说。
不仅河北省级部门思路在变,县域部门也改变了以往的思路。“我们现在的招商观念也在变,高污染项目即使利税高,我们也不敢要了。”河北省成安县发改局一位官员说。今年让这位官员引以为豪的是,成安县新引进了两个高科技项目,金隅科技建设7万吨高分子水泥添加剂生产线项目将要动工,北京艾普利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高强度聚集超声肿瘤治疗系统(超声刀)及相关衍生产品项目马上要签约。
京企意兴阑珊
除了政府规划和主动作为的因素,造成北京制造业转移缓慢的原因,还有来自企业、市场等诸多障碍和隐患,目前这些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破除。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受困于多种因素,真正想主动转移出北京的不多,一些发展势头强劲的产业甚至还可能在北京扩张。
据了解,虽然北京既有的汽车制造业已经十分巨大,但是一些车企仍欲在北京增加产能。长安汽车预计2014年度固定资产投资28.77亿元,将主要集中在鱼嘴基地、北京工厂和渝北工厂的产能建设、产能和产品调整升级。2010年长安汽车曾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的新工厂,未来将建成整车年产50万辆、发动机年产50万台的产能规模的基地。
北汽集团作为“东道主”产能扩张意愿更强,今年3月北汽与戴姆勒签约,双方计划投入约10亿欧元用于扩大梅赛德斯-奔驰轿车在华产能。同一个月,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大兴挂牌成立,这家公司将今年的销量目标定在2万辆。
北京一些企业反映,如果不是因为产业升级转型或扩大再生产,把存量产能转移至天津或河北仍需要进行一笔额外的投资。记者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了解到,除了开发区规划中需要因转型升级向河北调整转移的200余家企业,目前有意愿在北京周边布局的约40家企业,大多都是希望扩大再生产,而并非将现有生产环节转移至河北。
上页 1 2 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