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24日对外发布,日前哈尔滨工程大学历时十年研究的“深水浮力材料”已正式投入自动化生产,这是中国第一次实现了海洋用深水浮力材料全面自动化生产,打破了国际产品垄断市场的局面。
深水浮力材料是为海洋工程装备提供静浮力,服务海洋开发、海洋石油开采、海洋工程装备安装、维修的关键材料。自 2005年起中国生产出第一批深水固体浮力材料以来,该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搜寻失联“马航MH370”中屡屡曝光的“海龙号”潜水器就是由深水浮力材料制成。
记者从哈尔滨工程大学了解到,目前深水浮力材料由台州中浮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产业化生产单位,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提供技术支持,中海油股份公司、中海油工程公司为技术产品应用单位。根据预计,这条生产线将达到年产200立方米,相较于采购国外同类产品,供货周期可从三个月缩短至最快一周,采购成本大幅度降低,足以打破目前市场被国际产品所垄断的现状。
深水浮力材料研发团队带头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乔英杰向中新社记者介绍,深水浮力材料的研究核心和难点在于,既要“轻质”、密度低,又要“高强”、能承受几千米水下的压力,还要保证不吸水、不变形。经过近十年的时间,这些难关已被一一攻克。
目前该项目已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台州中浮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其命名为“CBM-Future”品牌,意即打造“中国深海浮力材料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