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该中心代管的大学生档案中,三成已被主人“遗弃”,最早的“弃档”距现在有8年之久。
该中心工作人员感叹:大学毕业生中的“弃档族”越来越多。
■大学校园盛行“档案无用论”
在郑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历届大学毕业生们遗弃的档案多达四五千份。近日,省会一家高校的调查显示,有70%的学生认为“找工作看重的是能力,档案不怎么重要”,有70%的学生不知道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
郑州大学宣传处副处长张承凤分析,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后,档案、户籍在大学生择业考虑因素中越来越不重要。用人单位若不能解决编制和户口,毕业生往往将档案弃之不顾,或遗弃在各类人才交流中心,或遗弃在学校。
她认为,由于档案管理非常严密,保管、分类、转递等手续繁琐,一旦学生毕业后户籍转出,学校只能将其档案发回原籍或人才中介机构。时间一长,这些档案就成了“弃档”或“死档”。
■档案并非“鸡肋”
“现在,人才频繁流动,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人事档案的作用被淡化,多元化就业导致遗弃档案者越来越多。而这种淡化,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方面。”郑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他表示,虽然档案的“决定性”作用在弱化,但并不代表档案能够随意丢弃。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国家强制推行的福利政策,职称评定、各种政审等,还需利用人事档案进行。即便以后推行电子档案,也需要文本档案作为依据。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现行的档案管理制度不会取消。此外,出国、升学、结婚、生育等很多方面都需要档案。
■丢弃档案有麻烦
档案不能随意丢弃,否则会有许多麻烦。郑州大学工学院96级的一名毕业生在郑州市一家股份制企业工作,谁知该企业破产后其档案也不知去向,历时3年才补办了一份。郑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提醒大学毕业生,不要将档案交给无档案管理资格的非公企业,或由个人保管。
河南省社科院社科所张所长认为,目前解决弃档的办法不是强化当事人的档案观念,而是如何进一步加强管理。他认为,利用电子化的手段建立托管中心,不失为一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