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制造
“无工伤,不抱怨,勤快的中国机器人!”现在可以在各种行业杂志看到类似的广告语。
11月中旬,我准备再次出发,到深圳参加高交会去寻找FOXBOT。每一年,富士康都是高交会的大明星。然而,这一次,我还没收拾好行李,便有参展商打电话告诉我,富士康的展位在高交会“消失”了。
这又是关于富士康的大新闻。媒体们纷纷揣测着富士康总部是否将撤出深圳,我也四处打听,富士康的机器人研发是否会有地理位置的变更,答案却不得而知。
在技术上,富士康从不公开示弱。郭台铭罕有地描述富士康工业机器人研发状态的言辞之一,就是向媒体表示:“机器人制造基础在于硬件、关键零组件、软件、系统集成以及远端遥控,而这五项技术现在富士康都有。”
无论如何,机器人已经是电子制造业界的热门话题了。在上海工博会的入口,国际机器人品牌的广告占据了最醒目的位置。在苏州和深圳,一些民营企业也已制造出小巧的工业机器人,以图进入富士康为首的,电子厂的装配线。
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价格要比欧美日,以及中国台湾的至少便宜三成以上,这些企业还会直接向客户打出类似“无工伤,不抱怨,勤快的中国机器人”的口号。然而国产工业机器人有着口碑上的苦恼,因为制造企业们最关心工业机器人的精度和稳定性,乃至智能化等技术指标,推销员们必须努力向工厂阐明“性价比的重要性”。
即便如此,国内厂商制造的工业机器人,也开始进入富士康的车间。对于国产机器人出现在富士康生产线上的前景,常海生并不一味乐观:“目前我们最难逾越的障碍,就是机器人里面的关键传动零部件,仍然被日本垄断。”
2011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总销售量达22577台,实现了50.7%的年增长。在中国台湾,当地政府正在全力支持鸿海(富士康的母公司)进行电子工业加工技术的研究,譬如“把零部件嵌入主板”的工艺自动化。一直以来,这工艺都依靠人手来完成。
对于富士康,以及那些在中国大陆扎根已久台资制造企业来说,工业机器人或者自动化生产设备是它们提升制造能力和开发新市场的机会。在一个正式的采访场合,台达机电事业部总经理张训海向我描绘了这个计划。
“开始先在内部使用,使这些自动化设备和工业机器人能解决台达自己的生产自动化问题;然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台达会看中国的工资水平如何走向,再在市场上投入相应的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产品。”
相应的,在机器人制造领域,我获得了一种未经证实的说法:“在富士康,工业机器人代替一个普工的成本标准是11.6万元。”这大约是3个普工一年的工资额。
类似的价格评估方式,已经在珠三角和长三角流行起来了。我请那些对富士康工厂有所了解的知情人,为我这次寻找行动,也为富士康算了一笔账:iPhone5的生产线要完全自主自动化的话,至少还需要数百亿元的投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