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对日本东北部地区进行了重创性的毁灭,当人们刚刚从海啸的恐惧中回过神来,发现更大的恐惧在于地震以外的人造“核危机”——核电站!这种恐惧切实地从日本福岛漫延至日本东北部、东京到整个日本岛,十天以后传至全球每一个国家。人们真正恐惧的是从远在太平洋的日本岛传过来的核辐射吗?我想不是,真的恐惧是“核安全”失控,当前人类工业科技迅速发展,却依然对科技带来的可能造成的灾难无力阻挡,就如一个手中没有武器的人惧怕未见的武器暴力一样。不要认为把具有危险性的物质装进潘多拉盒子,就可以认为自己驯服了这种物质,真正的驯服应该是即使把潘多拉盒子打开,我们也有正确的办法把此物质带来的危险疏导,或是化解,最终的目的是不能伤害人类自己,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回到题目:工业科技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看到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减轻了人类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清洁了空气,充足了
电力应用;我们看到超音速飞机及地上飞驰的高铁,旅行不再是一件耗费时间的事情,更缩小了距离带来的损失;我们看到全自动化的生产线运行在偌大的工厂,智能的
机器人值守在危险、繁重的劳动岗位上……这一切是工业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改变,这种改变的本身在于把人类从复杂、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之从事更加轻松的工作,享受更加安逸的生活,这种生活的基调就是生命的安全。有生命安全,工业科技春天的花园才会生机盎然。 人们近日常常会提起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切尔诺贝利小镇至今是一个无人居住的鬼城;二战期间,美国投下一枚“小男孩”,制造了几十年来大片土地寸草不生的广岛核殇。无论是核武器,还是核电站,人们一直对此心存疑虑,心存畏惧,与之相随的是反核、禁核运动从来没有停止,但是核试验的进行、核电站的建立却在全球快速发展。发展前行的脚步是无止的,对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失误与代价我们需要给予宽容,但是不能盲目支持纵容,也不能反对而从此停止,就如日本的核危机暴发,德国反核的态度是停止全德已建和在建核电站的运行,这是一个极端态度的例子,但是重新对已有的核电站进行全面体检,对规划将要进行建设的要做全方位评估,这是必要的,而不是像辽宁丹东为高铁建设让路,爆破了价值千万的建筑,南京为修地铁差点毁掉了市民热爱的梧桐。难道凡是发展就总要让我们付出代价吗?工业科技的快速发展,至今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让工业科技的进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存的安全?在此,我想说以下几点思考,与读者共商榷。 首先,做当前技术水平完全可以解决的事情。大多数的时候,不是在实验室里可以成立的技术,就可以在现实应用中成立,所以即使很多已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技术,仍然要先给它开辟一方实验田,待所有的问题都出现,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的时候,确保了使用安全,这项技术才可以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生活。例如,核工业技术已被应用于能源领域,但是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以来,核辐射留给人类与自然的伤害至今人们只能承受痛苦,而不能有效治愈。其实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应该开始慎用核能源,因为我们还没有技术能力去防御一旦出现事故而造成的伤害。但是为何核电站的兴建方兴未艾?日本东电负责人一语道破:“福岛核电站延长服役30年,因为其效益非常得好。”就是这个“效益”,使很多人已失去生命安全,使很多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第二,对于新的工业科技要给予发展空间,但不能盲目追捧。说到这个话题,让我想起最早随着节能减排而受人追捧的新兴LED照明。不可否认LED在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