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编制中的‘十二五’规划,对城镇污水处理制订了新的规划指标。”3月25日,在第三届中国环境投资大会上,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凯军描述了这块蛋糕的大致轮廓,即“十二五”规划将要求县级镇、尤其是重点镇建立污水处理厂。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县级镇有三万多个,重点镇有一万多个。“这个量非常巨大。”王凯军评价。
“到了6月,各地情况都将汇总到中央。”王凯军对本报记者表示,“既包括‘十一五’的建设结果,也包括‘十二五’的规划内容。”
污水业续演急速发展
到2020年,中国的污水量有多大?每个污水处理企业都愿意问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污水量有多大,就意味着市场有多大。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称,污水量会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而增加。按照一般预测,中国人口要在2020年至2025年间达到顶峰,污水量也将在2020年左右达到最高峰。
王凯军另举例说,目前有规划正在讨论,36个重点城市的雨水要做到全截留,需要新建雨水处理设施或利用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来消解雨水中的COD。“无论是新建还是利用现有设施,都可以说明这个行业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更多关注聚焦在不远的将来,即“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空间。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新指标,与报告中预测的数字相差不远。”王凯军透露。
他所说的报告,是指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发布的《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行业:产业链机会、项目模式与市场展望》。
根据报告发布人、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常杪的预测,“十二五”期间,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将延续“十一五”期间的高速发展趋势,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总需约为1539.69亿元。
其中,省会城市、地级市仍将是建设的重点。“十二五”期间有建设需求的城市共379个,占城市总数的比例为57.69%。新增设施的处理规模将以中小规模为主。
除上述判断,常杪从另一组分析角度描绘了污水业“十二五”投资盘子。
即“十二五”时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中,地级市、县级市、县城污水厂、配套管网及城市、县城改建污水厂分别为263.43亿元、96.28亿元、282.20亿元、773.21亿元、168.38亿元和31.64亿元。
蛋糕很诱人,但一定能吃得到?
“今天谈得热情万丈,恨不得让你马上就来,其实是因为对方没拿到国债。第二天又突然冷淡下来,因为对方国债拿到了。”会上,一家2008年进入污水处理行业的国企负责人无奈地称。
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抛出4万亿投资,其中部分投向了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在内的环保领域。而这一举措,拦住了部分投资者的步伐。
“去年一年,国债对环保产业BOT成功率的影响,是极其负面的。”该企业人士称,拿到国债的地方政府,一般会选择当地企业进入污水处理市场,“技术水平不够的企业也在去年进入了市场。”
污泥行业如何分羹?
随着污水处理厂的大规模建成,污泥处理也成了庞大市场。
“经过充分估计,市场约在500亿左右。”王凯军表示,污水处理产业链中颇受关注的污泥市场,其规模并不如外界想象中的那么巨大。
除了市场规模,困扰污泥行业发展的还有技术问题。
据悉,目前国内的污泥处置技术五花八门,既有用来烧砖、烧水泥的,也有填埋的,甚至还有用来养蚯蚓的。
“一些地方政府被这些五花八门的技术搞晕了头”,苏州格瑞特泥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姚崑称“他们已经无法判断哪些技术可以用、哪些技术更好了”。
姚崑所在的公司,是最早进入污泥处理行业的探索者。他用“艰难中前进”来描述自己公司的2009年。
“去年我花了一年时间做成一个项目,其中大半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理顺政府的需求。当地政府开了三次最高级别的办公会议,来讨论一个污泥处理项目的实施。”姚称。
姚崑对污泥处置行业现状归纳出两大特征,一是需求不足,二是供应混乱。需求不足就是指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污泥处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既没有需求,也没有投入;供应混乱是指行业内的技术混杂,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政府参考。
“从目前看,污泥处理市场爆发的外部条件不成熟”,国信招标集团有限公司公用事业部总经理李炜直言不讳。他认为,技术、政策和游戏规则三方面的不成熟,导致了这个市场短期内无法成为巨大的投资机会。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人看好这个市场。
常杪称,我国每天产生含水量80%的湿污泥7.5万吨,但我国污泥的处理处置普遍没有得到解决,因此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逐步显现。“十二五”期间,污泥处置建设的投资需求量虽不大,但投资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