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风电设备制造业从引进到创新 任重道远

风电设备制造业从引进到创新 任重道远

发布时间:2010-02-13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最新统计资料表明,2009年我国风电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比去年增长43.90%,今年还将新开工378个风力发电重大施工项目,项目总投资额达3000亿元。 

  目前,风能已成为水能之外最具规模应用前景的零排放、可再生能源,我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风电市场。截至2008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630万千瓦,总量达到1220万千瓦,排在美国、德国、西班牙之后。而2009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800万千瓦,累计总容量已达2000万千瓦以上,仅次于美国、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利用风力发电的国家。

  形成较为齐全产业链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已基本形成了比较齐全的产业链。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和科技攻关的推动下,风电设备制造和风电场开发利用互相促进,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国产1.5兆瓦级及其以下风电机组已批量投入运行,自主化率达到86%,极大地降低了风电场建设和运营成本;2兆瓦、3兆瓦风电机组已有产出并投入运行;5兆瓦、10兆瓦级风电机组正在研制之中。

  截至2009年底,全国已有83家企业进入并网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行业,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39家,民营公司25家,合资公司9家,外商独资公司10家。

  按照风电机组生产能力与资产性质,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一是已具备大批量制造风电机组生产能力的企业。如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三家企业已经年产兆瓦级风电机组数千台。

  二是已具备一定批量制造风电机组生产能力的企业。如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湖南湘电风能有限公司、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江苏新誉风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十家企业已经年产兆瓦级风电机组数百台。

  三是已具备小批量制造风电机组生产能力的企业。如重庆海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华仪风电有限公司、株洲南车风电公司、瑞能北方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汉维风力发电成套设备(大庆)有限公司等八家企业已经年产兆瓦级风电机组数十台。

  四是正在进行样机试制或试验,产业化工作有待进一步落实的风电机组制造企业。目前有59家,包括上海万德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宝南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江西麦德风电公司、潍坊瑞奇能风电公司等,这些企业尚未向市场供应兆瓦级风电机组。

  五是具有成熟设计制造技术,已具备在中国大批量制造风电机组能力的外资企业。目前有丹麦维斯塔斯风力发电设备(中国)有限公司、西班牙歌美飒风电(天津)有限公司、美国通用电气能源(沈阳)有限公司等5家。

  整体设计技术仍薄弱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风电机组成套设计及风机设计技术目前尚未实现自主化。虽然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国内企业已基本掌握了风电设备的制造技术,我国已成为世界风电设备制造大国,但风电机组整体设计及风机设计技术至今仍然是其薄弱环节。

  目前,国内企业的设计技术来源主要有六种方式:

  购买国外公司风电机组生产许可证,经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进行生产;与国外公司合资,按国外公司提供的技术进行生产;与国外设计咨询公司联合开发设计;请国外设计咨询公司对国内自行设计的风力发电机组进行评审和修改;参照国外产品和技术,国内自主研究开发的风力发电机组;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跟踪国际上技术发展的趋势,进行再创新,自主研究开发的风力发电机组。

  风电机组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它涉及到气象学、环境科学、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材料科学、计算机与自动化控制技术、机电工程、电力电子等多种学科。

  而我国已实现商业化生产的风电机组,基本上都是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通过部分自制加外部采购关键零部件,进行整机组装而实现批量化生产。其自主创新还局限在国产材料的选用、局部工艺的改进等方面。

  目前,我国风电在发展模式上,新机型开发基本采用与国外公司联合的方式,合作开发过程中仍然以国外设计机构为主,尚未完全形成我国企业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与此同时,我国风电设备企业与研发机构严重缺乏系统掌握风电理论并具有风电机组设计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部件技术缺失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风电设备制造尚处于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阶段,转向“自主创新”阶段的过渡过程中。其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的整体设计能力还很薄弱,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技术跟踪,未能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基本上只是扮演着国际成熟机型制造商的角色。

  而纵观我国风电设备关键部件设计制造技术的现状,不难看出,我国风电机组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不仅是机组的成套设计,也包括部分关键零部件。

  国外风电设备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风电设备零部件配套选择品种多,且水平较高,但是国内大规模风电设备制造商起步时间不长,尤其是关键零配件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

  事实上,包括主轴轴承、齿轮箱轴承等风电机组的关键零件,风机、变流器和整机控制系统等风电机组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关键部件等,对于这些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我国还没有完全掌握,目前尚处于研制和小批量试用阶段。

  相关链接一

  2009年风电并网容量增长九成

  截至2009年底,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累计达8.74亿千瓦,比上年增长10.23%。

  其中:火电装机达6.52亿千瓦,占74.60%,比上年下降1.45个百分点;水电装机达1.97亿千瓦,占22.51%,比上年增长0.74个百分点;核电已投运912万千瓦,占1.04%,目前在建施工规模达2540万千瓦;风电装机达2000万千瓦,占2.2%,比上年增长64%,其中并网总容量达16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2.26%。

  相关链接二

  四种风电机组成为市场主角

  我国目前已经运行和研制的风电机组,主要有四种机型。其中,永磁半直驱式变桨变速风电机组为目前的最新产品,且市场前景看好。

  四种机型中,其一是定桨距失速调节风电机组,由风轮(叶片和轮毂)、增速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偏航系统、机舱、塔架、变压器和整机控制系统构成。该机型为早期的产品,已大批量投入运行,目前市场需求极少。

  其二是双馈式变桨变速异步风电机组,由风轮(叶片和轮毂)、变桨系统、三级传动增速齿轮箱、(绕线转子)发电机、(励磁)变流器、偏航系统、机舱、塔架、变压器和整机控制系统构成。该机型为目前的主力产品,已大批量投入运行,市场需求较大。

  其三是永磁直驱式变桨变速风电机组,由风轮(叶片和轮毂)、变桨系统、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全功率变流器、偏航系统、机舱、塔架、变压器和整机控制系统构成。该机型为目前的新产品,已批量投入运行,市场前景看好。

  其四是永磁半直驱式变桨变速风电机组,由风轮(叶片和轮毂)、变桨系统、一级传动增速齿轮箱、中速永磁发电机、全功率变流器、偏航系统、机舱、塔架、变压器和整机控制系统构成。该机型为目前最新产品,尚在研制之中。据预测,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p7ti.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金融危机后中国塑料工业三个发展趋势

下一篇:印度风电产业发展迅猛 行业现状分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风力发电 风电机组 风电设备制造业
  • 众城卓越小讲堂:中国风电发展简谈

    中国的风力发电产业与国外相比,开始时间较晚。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才开始研究并网风电,主要通过引入国外风电机组建设示范电场。

  • 深圳众城卓越研发人员占比达30%,研发阶段检测流程有哪些?

    作为一家专攻风力发电主机变桨控制系统“卡脖子”产品及技术的企业,技术研发是重中之重,众城卓越的研发团队人员占比达30%,这在工控企业中比例也属于较高标准。经过近十年的钻研磨合,研发团队已通过按产品分类进行分工合作,不过其中有一项工作可以说是“总管”,那就是研发阶段检测。

  • 2020 年,德国倍福业绩逆势增长,全年销售收入达 9.23 亿 欧元

    德国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 2020 年全球总销售额达 9.23 亿欧元,较上一年的9.03 亿欧元增长了 2%。倍福中国的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 20%。其中,风力发电、光伏太阳能以及通用机械工程行业领域的销售额贡献最大。

  • 众城卓越:路阻且长,却能看到风光无限

    与国外相比,我国风力发电产业开始时间较晚,70年代末期,我国才开始研究并网风电,主要通过引入国外风电机组建设示范电场,1986年5月,首个示范性风电场马兰风力发电场在山东荣成建成并网发电。这才标示着中国风电进入产业化时期。

  • 带你了解众城卓越风电家族成员

    在2020年,众城卓越继续聚焦新能源产品线上,从风力发电的核心驱动出发,不断覆盖新能源行业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的领域,最终实现“新能源行业的整网解决方案”的发展路线。

  • 众城卓越变桨伺服系统,风机技术的核心

    众所周知,风机系统中与安全最相关的就是变桨系统,而变桨系统的核心就是变桨驱动器。在风力发电系统中,使用伺服驱动技术调节风机叶片的桨距角,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伺服变桨”,已经是目前行业内一种非常普遍的做法了。

  • 众城卓越带你了解:35年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简史

    新中国的风力发电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初期主要是为了解决海岛和偏远农村牧区的用电问题,重点在于离网小型风电机组的建设。

  • 东芝与GE联手 抢占新能源发展高地

    日经中文网报道,东芝和美国通用电气(GE)正在推进联合生产海上风力发电核心设备——“机舱(Nacelle)”的合作谈判。

  • 众城卓越:变桨后备电源的践行者

    变桨系统作为风电机组的重要控制与保护装置,承担着控制桨叶捕获风能的重要作用。当风电机组出现故障时,需要通过变桨系统控制桨叶收桨至安全位置,实现空气制动刹车;而当电网供电异常情况下,变桨系统则需要利用系统自身后备电源提供能量,实现收桨功能。

  • 众城卓越小讲堂:风桨电机备用电源

    风电机组运转到一定年限时,其中的变桨系统会产生一些故障问题,一旦机组在遇到电网突然断电,或其他紧急情况停机时,变桨系统可以通过自备的后备电源,进行短暂性的供电。

  • 众城卓越:风电政策不断出台,助风电企业插上翅膀 ---近年风电相关政策一览

    随着风电行业的蓬勃发展,国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政策,通过补贴、竞争性配置、消纳保障机制等众多调控手段支持了国内风电产业的良好发展,使得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风电机组制造技术快速发展,整个风电行业向更加成熟、无补贴的可再生能源产业转型。

  • 众城卓越带你了解:35年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简史

    新中国的风力发电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初期主要是为了解决海岛和偏远农村牧区的用电问题,重点在于离网小型风电机组的建设。

  • 我国大型风电机组的发展趋势

    纵观中国风电产业技术现实和前沿技术的发展,目前全国风电制造技术发展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产业集中是总的趋势,水平轴风电机组技术仍然是主流。

  • 中国成为风电机组新兴出口国

    从在上海举行的“2014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暨展览会”上了解到,2013年,中国七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共实现出口341台、装机容量69.2万千瓦,分别比上一年大幅增长51.1%和60.8%,创造了2008年有风电机组出口纪录以来的最好水平。

  • 华北能监局强化风电机组涉网运行监管

    华北能监局组织召开安迅能风电机组涉网运行专题座谈会。冀北调控中心、河北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中节能风力发电(张北)有限公司、中国电科院新能源所、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 重企业获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机组认证

    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公司自主研制的H151-5.0MW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日前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这是我国首个通过认证的海上风电机组,从此,我国将结束依靠进口技术生产海上风电机组的历史。

  • 风电设备制造业转型迫在眉睫 行业标准需完善

    风电设备制造业在充分竞争后利润越来越薄,必须向制造服务业转型,由价格竞争转向技术、质量和服务等综合实力的竞争,拓展增值服务,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盈利。

  • 新能源板块进入掘金时代 我电力结构或加快调整

      全球气候日渐变暖,低碳经济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新能源设备制造业将进入掘金时代。    我国在电力结构调整规划中,已把发展风电、光伏、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作为主攻方向,目前,风头最劲的当属风电和太阳能光伏产业。    风电设备制造业——领风骚    风电产

  •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面临一场洗牌 亟需摆脱技术“空心化”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能源供应紧张的大背景下,风电设备制造业迅速崛起,成为很多企业眼中新的经济增长点,风机行业也成为财富神话的代名词。对于竞争残酷的风电设备制造业来说,我们无疑可以借用一句“上帝要让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形容它。无序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已使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面临一场洗牌的局面。 

  •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盲目发展无序扩张

      “风电装备制造业还没来得及充分享受春天,就已经感到了寒冬的气息。”在8日举行的第六届亚洲风能大会、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大会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一句感性的表白道出了多位行业专家对风电设备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忧虑。     无序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使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