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简称“鞍钢”,000898.SZ,00347.HK)和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本钢”,000761.SZ),这两家中国最悠久的钢厂重组大戏上演四年多后黯然谢幕。
对于重组进程,相关当事方目前还是三缄其口。不过最近有本钢人士对媒体透露的消息是“重组已经停止”,“鞍本重组委员会几近虚设”。此前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曾在2009年6月表示,重组陷入僵局,鞍钢已另求新欢。
四年停滞不前
上世纪90年代,辽宁省政府萌生把鞍本两家合并打造钢铁巨无霸的想法,在几经周折后,终于在2005年8月16日,新的鞍本钢铁集团挂牌成立。按照规模和实力,鞍钢和本钢在当时的中国钢铁业界都可以排进前十名,整合后产量将达3000万吨,一个世界500强企业似乎就要诞生。
如今,鞍钢和本钢的当家人都已经更换,曾经轰动一时的鞍本重组也陷入了僵局。政府方面,随着当初极力撮合两家企业的辽宁省高层领导的调离,鞍本重组的光环似乎也在逐渐暗淡下去。
在这四年多时间内,有若干个整合方案被透露出来,包括人事调整、人员安置和税收分配等方面,但都是光打雷不下雨,随着两家企业完成整体上市,重组的道路也越走越窄了。
鞍钢和本钢的宣传部门没有就重组是否已经停止一事进行置评。本钢宣传部副部长刘大宏甚至连续用了几个“不知道”来回应时代周报记者的问询。鞍钢方面则表示,“没有得到授权就鞍本重组事宜发布相关消息。”
本钢现任董事长、总经理于天忱2009年3月也曾表示,目前也没有相关部门对整合工作进行推进。为了重组专门成立的推进委员会虽然仍有名号,但是组长一职在鞍钢总经理刘玠2007年离职后便一直空缺下来。
鞍本重组的进程已经走了四年半时间,在国内其他同行正在通过兼并重组迅速壮大的时候,这期间两家企业不但没能合二为一,反而表现出了越走越远的迹象。
鞍钢方面刚刚宣布,2009年钢产量首次突破了2000万吨,不过它的因缘对象本钢还没有摆脱泥潭,去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约14.33亿元,本溪方面知情人士表示,预计本钢2009年全年的亏损在10亿元左右。
市场形势也在发生转变,金融危机曾被认为是企业兼并重组的好时机,而如今全国的钢企都在加足马力生产,按照鞍钢总经理张晓刚曾经的说法,大家的日子越好过,整合的成本就越高。
利益协调之辩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天维表示,鞍本两家重组停滞可以说是多种因素导致的。首先是体制上的关系就没有理顺,鞍钢是央企,本钢是省内企业,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政府利益,所以联合重组没有政府的强力推动只能是勉强维持。
“我的钢铁网”咨询总监徐向春也表示,市场变化不是鞍本重组停滞的主要原因,根本的就是地方和中央在财政税收、人员安置等具体利益没有协调好导致的。企业所属关系不同导致鞍本不能像河北省那样协调起来顺畅。
企业重组地方企业失败的样本也不是鞍本一家。宝钢与马钢的合作就因为没有协调好地方的利益而被迫作罢。当然,不同的是鞍钢和本钢就在辽宁省内,两家直线距离就是100公里左右,相互知根知底。
“动手整合最早的反而没有进展,这说得过去吗?”出身鞍钢的钢铁专家马忠普说起此事有些忿然。他认为,两家企业都应该进行反思,应该首先明确联合重组是不是战略选择,是不是对双方都有利,具体困难想办法克服,完全没必要耗费这么长时间还在拖着。
根据此前透露的消息,本钢方面是抱怨鞍钢提供的相关补偿不能令他们满意,地方政府的利益也没有有效满足,但是鞍钢作为央企,似乎也不愿意付出更多的重组成本,因为毕竟不是全面收购。
外界流传的版本是,对于税收分成,中国国资委曾经明确本钢的税收依然留给地方,股权分配上也是辽宁国资委获得本钢相应的比例,而且在人事安排上,辽宁省政府方面也曾想空降一位当家人(设想是副省长)统辖鞍本两家联合在一起的高层领导,但是这些方案最终都没能推行。
本溪市国资委人士表示,鞍本两家都是小社会式企业,他们的整合并不像单纯的企业重组那样简单,更像是两个不同社会的合并融合,所以困难不是一般的大。目前两家都在做去社会化工作,本钢只是把学校交了出去,像医院等资产地方上没办法接收,因为需要本钢出钱,但是它没出钱,只能拖着。
拉郎配难长久
马忠普更是指出,鞍本重组艰难即反映了体制根源,也有认识上的模糊性,旧体制下存留的诸多障碍阻挠了相关各方把事情向前推进。张天维也注意到,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还存有很多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这使得鞍本重组不能像其他地区一样顺利推进。
分析人士指出,鞍本重组各方似乎都在等待中央政府就钢铁业兼并重组出台更多更具体的指导原则和扶持类政策,两家企业自身对于重组的愿望反而不太强烈了。沉寂几年后,2009年开始,鞍钢已经转而寻求和攀钢联姻,据透露,两家正在资本市场进行整合,一两年时间便可完成。
鞍钢和本钢的整合是否可以说已经失败,业内的解读不一。“我的钢铁网”咨询总监徐向春认为,下一步怎么走还是要看政府的态度,这个事情从一开始就是政府在主导。
中央政府近年来一直在推动钢铁业的调整,在名列2009年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一个专门的《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条例》即将出台,许多地方政府为了避免再出现类似央企吞并地方钢企的局面,纷纷推动辖区内钢铁企业合并重组。
这种被称为“拉郎配”式的撮合婚姻引起的争议不断。反对者担心会出现一批换汤不换药的翻牌公司,生产效率和利润反而不见提升,但是地方政府显然不会顾及这么多。政府的态度在企业重组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在钢铁行业体现的更加明显。
但是没有财税方面的配套政策,跨区域的钢铁重组大多只是喊喊而已,谁也不想把自己的财政支柱拱手让给别人。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仓促拉在一起挂牌成立的地方钢铁公司能存活多久,需要打上问号。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天维指出,以往的事实证明政府如果担当起管家婆的角色将是个极端错误的选择。政府的强势可能会在一定时期起到作用,但是最后往往制造出更加混乱的局面,“政府可以放手让鞍钢和本钢自己选择要不要整合,而不要干涉得太多。”
!--/keyword-->!--keyword-->!--/keyword-->!--key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