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正在开展一场浩大的治水工程:2009年至2010年6月底,广州将投入486.15亿元进行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程,确保明年亚运会前全市水环境明显改善。近日,广州市政协指出,400多亿元的投入完全必要,时限不应作为首要标准,许多项目即使突击完成,水环境改善也未必立竿见影,要实现城市水环境的根本好转,需要坚持源头治理和末端治理同步并重,需要保障长期持续的大投入,需要关注全社会科学用水、保护水环境的社会意识的培育,更需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据悉,市政协调研组近日查看了珠江航道和佛山水道以及流溪河、巴江水道的水体污染状况,听取了市水务、规划等部门和越秀、荔湾等6个区政府以及市水投集团的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污水治理、河涌整治工程。调研组既看到了决心和希望,也感到形势严峻。20多年来,广州市治理水环境的工作从未间断,但是,拥有231条河涌的广州仍然黑水处处,直到2008年市水务局、水务投资集团相继成立,广州治水才有了体制保障和明确的时间表。
广州市政协指出,不能由于赶工期而忽视隐蔽工程质量。据悉,部分地方领导和政府部门强调对污染河涌企业利益的保护和沿涌建筑拆迁整治的困难,强调时间紧、困难多,甚至自行更改整治方案,降低整治标准。此外,河涌治理工程同时全面铺开,急需大量的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如不统筹解决好,势必造成治污工程“包外包”的设计和施工质量隐患。
广州市政协认为,鉴于流溪河是该市唯一全流域都在行政区域内的饮用水源河流,可满足全市85~90%的饮用水量,如能实行严格保护,使之水质全面达到饮用标准,便有可能从根本上扭转目前舍近求远取水的被动局面,建议就此问题展开研究,不能只重视末端治理。
记者获悉,广州市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只及全国人均的一半,而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多年居全国之首。如果将广州人均生活用水量从260升/日降到220升/日,即可以不增加供水产量,少投入15%的污水处理能力的建设,而多承担15%的人口增量的需求。广州市政协建议,市政府应以创建节水城市列为目标,举全市之力实现节水城市目标。委员们还表示,河涌的治理,并不是做完截污、清淤、调水补水这几项工作就完了,比如垃圾分散处理带来的面源污染,城中村的环境整治,还有水质的生态修复都要考虑。“要彻底治理好水环境,关键还是综合治理,建立长期有序的治污保水投入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