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
新能源汽车虽然研发取得了很大突破,技术取得了快速进步,但其产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阻碍和制约,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相关部门新近出台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09)》(又称“汽车蓝皮书”)表明,阻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关键技术缺乏——企业研发力度不够,且尚未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资金缺乏——技术攻关、示范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较大投入;人才缺乏——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这份“汽车蓝皮书”显示,目前国内企业对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仍然不够:混合动力整车的核心集成能力、动力系统优化和匹配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已被整车企业所接受,但推广工作尚需进一步磨合;电池、电机、燃料电池等零部件的产业化转型正在进行,研发过程中可靠性和耐久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系列化和标准化设计应更加关注;基础技术研究仍是制约瓶颈,致使关键部件和材料尚需进口,增加了零部件和整车的成本等。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比传统汽车高出很多,其研发仍处于产品的初级阶段,要真正实现产业化,还要度过艰难的市场导入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推广等方面。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实力有了很大的跃升,特别是在科技人才资源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支优秀的队伍,但这支队伍还远远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方面都存在较大的缺口。
这份“汽车蓝皮书”认为,对于当前正处在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与产业化进程的中国汽车工业而言,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就必须培养和吸引大批国际一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吸引更多高层次留学人才回来,以人才推动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
为加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这份“汽车蓝皮书”建议,应尽快明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国家战略和技术路线,建立创新合作机制;建立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推动关键零部件、关键技术的突破;尽快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完善检测标准与手段;建立财税金融激励政策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拓宽融资渠道,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注意和谐发展,节能与环保并重;强调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既保护自主技术又尊重他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