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控制产能中力度最大一次”:淘汰6亿吨落后产能
中国目前6亿吨产能小立窑水泥的生存期限已经进入倒计时。CBN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有意通过产业指导意见,将中国目前的6亿吨小立窑水泥产能,从明年到2012年,用3年时间淘汰出水泥市场,此举将涉及到国内3000多家企业。这个安排是继国家发改委在2007年发布淘汰计划后,再次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
国内最大建材企业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前天参加“财富CEO峰会”时向CBN记者肯定了上述说法,并表示加快淘汰小水泥的步伐,意味着水泥行业的兼并重组机会将更多,改变市场的无序竞争局面,使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可能。
水泥产能过剩
上个月底,工信部联合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了《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工信部总工程师兼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在发布会上直言,我国产能严重过剩表现得很突出。
其中,水泥产能过剩3亿吨,而在建水泥生产线超过200条,又将新增产能超过2亿吨,“目前全国水泥产量在增加,但是利润却在不断下降,像有一些重点水泥生产大省,如浙江、江苏、安徽、山东等省,都存在水泥产能过剩的问题。”朱宏任说。
“我相信这个数字是准确的。”宋志平表示,因为工信部在发布这个报告之前和社科院曾做了详细的调研。他认为,中国水泥和平板玻璃产量在今年已经达到了惊人数字,有些完全是出于从国家4万亿投资中“分一杯羹”的考虑,实际上是重复建设。
他同时认为,造成目前产能过剩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尚有大量落后产能存在,比如现在有6亿吨产能是属于要被淘汰的小立窑水泥,如果将这部分落后产能淘汰掉,则过剩就不这么明显。
小立窑水泥厂一般是十万吨上下规模,北方水泥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庄春来估计,全国大约有3000多家。他同时认为,三年内全部淘汰的难度也比较大,因为各地有各地的实际情况。比如有的地方人口比较分散,几万人口的区域,就一个小水泥厂足够,而建设一个新型干法水泥厂成本相比要高,产量起码要60万吨,这个地区显然用不了这么多水泥。
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全国水泥产业投资880亿元,投资规模比去年同期净增加350亿元,同比增长了66%,这几乎是2003年全年的投资总和。
从前8个月的数据来看,宋志平预测,今年中国的水泥产量将达到16亿吨,超过了多数发达国家人均消费1000公斤的纪录。“我认为水泥产量的增长已经达到或者接近拐点了,必须要有政策上和产业上的改变。”宋志平说。
庄春来向CBN表示,低成本、低工艺带来的利润空间,让落后产能的存在成为可能。而过快扩张和落后产能导致的过剩产能局面,也让水泥企业把自己变成了受害者。
宋志平告诉记者,十年前水泥价格是煤炭价格的3倍,如今反过来煤炭价格是水泥价格的3倍;国际上钢铁与水泥的价格比一般是3:1,而中国是15:1,有时候甚至达到20:1。
兼并重组
朱宏任在此前接受CBN记者采访时透露,对于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行业主管部门正在加快制定有关行业标准,对于行业准入、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等都会有具体的指导意见,并将在近期陆续推出。
国家将从三个方面引导水泥行业发展:严格市场准入,加强项目审批管理;按照“等量淘汰”原则,加快淘汰小立窑,为新型干法水泥腾出市场空间;用国际通用的人均产量为水泥产能饱和衡量标准,遏制新增规模,实现总量控制。
其中,从明年起,用3年时间淘汰掉目前存在的6亿吨小立窑水泥,已经成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共识。这与国家发改委在2007年公布的关于水泥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相比,淘汰的力度明显加大了。
2006年水泥统计公报数为12.4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已达到50%,全国近一半落后产能需要淘汰。此后,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2.5亿吨,为此,发改委将淘汰指标逐年分解:在2007~2010年期间,每年需淘汰5000万吨。
而3年淘汰6亿吨小立窑水泥的数字,已经远远高于发改委当年的计划安排。这被从事建材行业数十年的宋志平评价为,“此次政府出台政策是历次控制产能中力度最大的一次”。
在宋志平看来,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也是企业加快兼并重组的一个进程。“企业扩张不一定以简单的新建生产线方式进行,而是在总规模平衡的情况下,通过联合重组来扩大规模。”宋志平认为。
目前,水泥行业大部分企业都已经改制或者是民营资本,宋志平承认,联合重组主要是针对民营水泥企业进行的,尤其对于集中度低、产能落后情况,通过央企或者地方大企业牵头兼并重组,能够避免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让符合国家政策的企业都生存下来。